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曲格平文选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发展道路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发展道路
——2002年11月14日在香港城市大学的演讲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曲格平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第三个路标——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为纪念人类环境会议30周年、里约环发大会10周年,进一步推动里约会议所倡导的全球伙伴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联合国于 2002年 8月 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190多个政府,5000多个非政府组织,2000多个媒体组织与会。

  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产生了两项最终成果:《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执行计划》的通过是这次大会取得的主要成果。《执行计划》首先重申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奠基石作用的里约峰会的原则和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21世纪议程》,认为《执行计划》是里约峰会原则的继续,强调全方位采取具体行动和措施,包括执行“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在内,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指出,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到2015年前,将目前全球日收入低于1美元、面临饥荒和不能得到安全饮用水的贫困人口数量减少1/2;到2020年前,显著提高目前全世界1亿多城市贫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城市无贫民窟”的奋斗目标。《执行计划》强调在该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敦促发达国家兑现10年前提出的将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迈出实际步骤。会议发表的《政治宣言》由69条组成。强调世界各国领导人对促进和加强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发展肩负的集体责任和做出的政治承诺;重申里约峰会的原则和全面执行《21世纪议程》的重要性;欢迎约翰内斯堡承诺对人类基本需求的重视,认识到技术、教育、培训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同意保护和恢复地球的生态一体化系统,强调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自然延续。宣言最后呼吁联合国监督这次峰会所取得的成果的贯彻执行,承诺团结一切力量拯救地球、促进人类发展和赢得全人类的繁荣与和平,并向全世界人民宣告:相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定能实现。

  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给我们描绘了未来10年的前景。但是,从宣言到行动,无疑是有很大距离的。在首脑会议召开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下述重大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1)发展方式问题。世界各国虽然在探索和推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但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浪费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并借助经济全球化进程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方面,如果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界、民众不率先垂范,何以说服和带动世界其他国家?(2)国际经济秩序问题。在当今发达国家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广大的贫困人口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很多发达国家依然通过设置贸易堡垒、农业补贴等措施,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其市场。近年来,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对国际贸易产生很大影响,其所制定的严格的环境标准实际上构成了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本已不公平的贸易条件更加恶化。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但在发达国家的坚持下和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下,贸易壁垒还在有增无减。(3)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问题。里约环发大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然而,发达国家并未履行承诺。除荷兰、芬兰、挪威、丹麦和瑞典达到官方发展援助(ODA)目标(即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0.7%用于ODA)外,多数发达国家的ODA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00年,ODA已降至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0.22%。发达国家在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方面口惠而实不至,致使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和环境公约的履约进程进展缓慢。例如,《荒漠化公约》就在生效后因资金缺乏而举步维艰。

  当前情况来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会出现什么情景,关键在于各国和国际社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如果我们希望降低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风险,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选择绿色变革之路。

  绿色变革之路的核心体现在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上。从现象上看,环境问题是由人口、技术、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人口的增加、技术的盲目发展和经济的快速扩张都会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因此,现行的战略和政策大多从控制人口、开发技术、调整经济结构、治理污染等方面去处理有关的环境问题。但是,20世纪80-9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和国际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如果不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形成的征服自然、崇尚物质消费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持续增长的物质消费对环境的压力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缓解,我们仍将面临人类生态系统崩溃的巨大风险。为此,人类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绿色文明和新的循环经济形态。这是一种从物质生产方式到政治、法律及社会文化观念的整体转变,是一种“大转变”,需要采取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的“大战略”。

  第一、从物质生产方式上看,要向生态系统回归,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在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比较全面的改造现有的物质生产体系,建立起相应的、由不同生态经济体系,包括工业、农业、城市等各种类型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其目标不是传统GDP的增长,而是基本需求满足基础上的生活质量的改善。

  第二、从政治、法律和道德上看,要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到政治、法律和道德体系中,把生命和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与“人”一样公正、公平对待的“主体”,同自然平等相处,崇尚简朴的生活和有节制的物质消费,人类的需求不能超越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第三、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看,要从工业社会主导的个体主义和还原论转变为自然整体主义和有机论,确认人不应与自然相分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性质,是由它与其他存在物以及与自然整体的关系决定的。

  显而易见,实现这样一个大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所以,近年来,有不少环境学者把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称为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中国正在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成一个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生态环境健全优美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体系。当前正在深化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促使从“高消耗、高污染、底效益”向“底消耗、底污染、高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大力进行自然生态建设和城市、江河的环境治理。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已从传统模式初步转向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德国全民投身环保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对环保战略的思考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
    水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浅谈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
    试论扶贫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