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绿队普氏原羚项目组中期实践考察总结

作者:普氏原羚项目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8

  怀着共同的绿色信念我们走到了一起,为了守护普氏原羚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边。普氏原羚项目组对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的中期考察活动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3日圆满结束,参加中期目组中期实践考察总结。

  考察活动的有兰州大学十名在校本科生,涉及法学、新闻、社会学、哲学、生物、管理、物理七个专业,一名北京林业大学的交流队员,一名川北医学院的交流队员。在考察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值得吸取的教训,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考察背景: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生活着现今种群数量比扬子鳄少,比虎少,比大熊猫少,比藏羚羊更少的一个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又称普式小羚羊。

  2004年11月份,兰州大学绿队参加了由清华大学—BPCP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培训,绿队提交的“保护普氏原羚项目”立项书在培训中获得金奖,并得到了3000元的项目启动资金。2004年寒假保护普氏原羚项目一期圆满结束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2005年暑假绿队组建了普氏原羚二期项目组,考察目的主要是当地民众保护普羚观念的研究、普羚生境改变的研究及保护普氏原羚中草场围栏问题的研究。项目组得到了GREENSOS与WWF的支持。

  (二)考察目标:

  生态方面

  1、在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对普氏原羚的习性、生境、种群状况以及目前面临的生存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主要对不同生境下普氏原羚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进行具体考察。

  2、了解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状况,主要是处于自然保护区的海晏县的具体情况。包括热水村沙窝附近草场的现状及沙岛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尽力掌握普氏原羚目前的最新资料,保护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希望可以给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保护普氏原羚提供有效的帮助。

  3、向当地野生动物局、草原站、环保局等部门了解当地牧区实行草场承包的情况,退耕还草、草场休牧等的具体实施情况,网围栏的分布及使用情况及对草场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网围拦分割对普氏原羚的生境造成的影响。

  人文方面

  1、通过研究影响当地民众保护普氏原羚观念的因素,成功的建构一种更具指导性与可行性的观念价值观,使之为人群所接受,并进入议事日程,最终应用到实践。

  2、考察青海湖周边地区的传播媒体、法律法规、宗教信仰及政府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开发情况及对民众的影响。

  3、了解当地牧区实行草场承包的情况及围栏的使用情况,及围栏对普羚的影响。了解当地退耕还草的情况,及政府补偿情况。

  (三)考察内容:

  1. 在普氏原羚集中分布的二个地区(热水村沙窝及沙岛)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完成课题的调查内容。对当地的基本生态指标进行大致评价,包括草场质量,水源质量,围栏分布及走向,人类活动及天敌活动影响等因素,确定不同生境下影响普氏原羚活动行为的主要因素。

  2. 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普氏原羚的实际分布及最新动态,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当地居民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意识及具体保护行为对普氏原羚生长发展情况的作用。

  3. 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获得有关的官方资料。与参加过当地最新一次蹲点普查的人员接触,了解普氏原羚的最新资料。

  4. 对当地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和和入户访谈等人文考察,了解当地群众的环保理念,考察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对普羚保护的影响。

  5. 对海晏县和西宁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普羚的了解情况及他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及行为。

  (四)考察路线

  生态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兰州市—西宁市—海晏县—甘子河乡—热水村—甘子河乡—沙岛—海晏县—西宁市

  人文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兰州市—西宁市—海晏县-甘子河乡-甘子河乡夏季牧场—甘子河乡—海晏县—西宁市

  (五)考察日程

  Ⅰ.2005年7月20日

  项目组负责人吴慧娟和队员贾荣本从榆中校区出发,提前奔赴西宁市及海晏县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Ⅱ.2005年7月21日:

  项目组成员一行共9人(2人前站与两日前到达西宁,1人因为工作缘故延期)从兰州出发到西宁市,与2名前站队员汇合,深夜到达甘子河乡。

  Ⅲ.2005年7月22日

  全队在甘子河乡休整,分组及安排具体工作。生态组对野外环境进行了踩点和初步的了解,人文组在当地的派出所对调查样本进行了随机抽样。下午在当地渔政局局长指导下在热水村沙窝处开始对普羚第一次近距离考察。出行的生态组队员全部看到普羚。

  Ⅳ.7月23~8月2日人文组与生态组考察活动开始

  生态组

  1.2005年7月23日――2005年7月25日

  生态组野外考察组和拍摄组分开开展活动

  ⑴拍摄组彭洋和姚万鑫于22日晚跟随张局长去青海湖边进行拍摄。于25日下午结束这一阶段拍摄回到甘子河乡。

  ⑵野外考察组王珊珊、周海澜和廖彬孝一行三人于23日早上前往热水村,进行野外考察。住在距离考察目的地2公里左右的老乡家。24日晚结束在热水沙窝2天的野外考察,回到甘子河乡森林派出所休整。

  ⑶25日下午野外组和拍摄组共5人在甘子河乡会合。总结了之前各自的工作进程,商议决定了之后几日在甘子河乡的考察任务。

  2.2005年7月25日――2005年7月28日

  生态组在热水村沙窝开展工作。分组情况有所变动,廖彬孝和姚万鑫相互调换。拍摄组继续拍摄普羚的活动情况及周围环境景象。野外考察组考察了公共草场及私人草场的规模,质量等指标和草场围栏的分布、走向、高度等,对该地区普羚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深入的考察。

  于28日下午回到甘子河乡,包车去沙岛。

  3.2005年7月28日――2005年7月29日

  生态组与人文二组会合,与另一名生态组队员骆爽会合。与人文组进行工作总结交流和所遭遇问题的讨论,明确纪律制度,在生态组内部确定委员名单,做到专人负责专项。

  29日,王珊珊和骆爽前往海晏县城联系草原办,环保局,旅游局、森林派出所等政府当局。姚万鑫和周海澜去沙岛附近联系可以给我们提供住宿的居民点。彭洋和廖彬孝留在甘子河乡负责装备的充电、补充药品、购买团体物品等休整工作。

  29日晚与人文一组会合,至此全组12人在甘子河乡休整一晚。

  4.2005年7月30日-2005年8月2日

  生态组在沙岛进行普羚在该生境下活动情况的考察,并对该片草原及旅游区进行了地形,植被,水源地,人为影响等的调查。后到达海晏县向政府要求了一些相关资料。

  其中1日下午、晚上及2日早晨拍摄组彭洋、姚万鑫、骆爽在张局长帮助下在沙岛进行蹲点拍摄,效果很好。

  1日晚上与人文二组会合。

  2日上午全组会合,下午返回西宁市。
 
  人文组

  1.2005年7月23日

  人文组六人分三小组分别对海晏县甘子乡达玉村、尕海村、俄日村、热水村四村的汉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2.2005年7月24日~28日

  人文组分两组对甘子河乡夏季牧场藏民做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3.2005年7月29日

  人文组与生态组在甘子河乡乡政府驻地达玉村会合,并进行了项目中期总结大会,决定了人文组的课题研究方法由随机抽样访谈改为偶遇式访谈。生态组做了去沙岛考察的筹备。

  4.2005年7月30日

  人文组分三小组对甘子河乡四村的群众按照新的课题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5.2005年7月31~8月1日

  人文组赴夏季牧场对当地藏民进行问卷调查。人文组吴慧娟、韩建富、徐胜文三人于当日返回达玉村,汪睿婷、杨延娜、贾荣本三人与当日晚抵达海晏县并于生态组王珊珊、周海澜、廖彬孝回合。

  6.2005年8月2日

  项目组全体队员会合,人文组与当日上午中午对海晏县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午全组返回西宁。

  Ⅴ.2005年8月3日

  上午生态组王珊珊和骆爽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了咨询讨论,获得一些有用的讯息和宝贵的建议。其余生态组队员与人文组在西宁市区进行问卷调查。中午全组出发返回,于下午到达兰州市。并于当天晚上返回榆中校区。

  (五)考察活动总结

  Ⅰ成功之处

  1. 无论是人文组、野外考察组及拍摄组均较好的完成了考察任务,相对一期来说很多方面都有巨大的突破。

  2. 十二名队员在整个考察过程当在很用心的做项目,能够在团队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自然环境及客观的考察环境都非常的艰苦,大家没有抱怨什么,在艰苦的环境下有一支团结的队伍,让人感觉很温暖。

  3. 9月28日,生态组与人文二组会合,午夜的高效会议,及时在生态组内部建立明确的纪律制度,选举委员,做到专人负责专项。保证了中期后考察任务的正常进行。在项目中期的总结大会让我们对项目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路。总结是必要的,在团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健全团队的规章制度,这是项目组后期能够正常运行的很重要的保证

  4. 项目组前站与当地政府部门及派处所建立的良好关系给整个项目带来了很大大帮助。甘子河乡森林派出所得以成为我们的大本营。跟当地群众的友好关系给我们的项目注入了新的力量,当地人心的群众会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得易于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对当地群众的尊敬与友好。

  5. 跟当地牧民及农民的访谈,跟张局长的交流是生态组在当地野外考察时期获得的最有用的实际资料,对生态组确定实际考察内容,把握普氏原羚大致生长活动情况变化趋势起了很大作用。

  6. 与青海省政府部门的友好关系,项目组与青海省林业局、青海省环保局、海晏县人民政府、海晏县农牧局、海晏县森林派出所、海晏县渔政局取得了联系,并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这使得我们项目组在地方的正式运行中方便了很多。

  7. 项目组的队医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齐全的装备使得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工作,有备无患是项目组出去考察一个很成功的原则。

  8. 在项目中期的运行过程中,帐目清晰,并且每一位队员都很节俭,使得项目组的帐务健康明了。

  9. 项目组能够严格的按照前期计划日程做事,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组当天的考察任务,没有在项目后期给队员造成时间上的压力。

  10. 最大的成功:大家平安归来!

  Ⅱ不足之处

  1.准备工作有些拖沓,后由于时限缘故,又显得很紧张。包括前站资料不够完全。导致到达当地后开展工作发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及出乎意料的情况。对野外考察阶段有所影响。

  2.生态组跟当地居民及当局的联系一度过分依赖人文组,因此在一些突发情况面前显得适应性不够好。

  3.进行中期活动时一开始并没有建立完整明确的纪律制度,在团队协调及管理上有一些混乱,使得那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有些仓促与不完整。项目后期团队内部出现分歧,个人的情绪化逐渐表现出来,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某些必要的时候项目组负责人的决定权没有发挥。

  4.虽然事先明确了财务制度,但是在准备阶段的团购中还是有些混乱。原因主要是团购的前期准备没有做好,当地实际考察工作环境没有了解清楚。

  5.事先考虑问题及准备阶段把有些问题想的过于严重和复杂;同时又有一些问题有没有认识到严重性,因此跟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吻合。有些队员在野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自身考虑问题的不成熟。对当地的实地考察环境的了解不够,前站没有了解到当地藏民在该段时间大都迁移至夏季牧场,导致人文组确定的考察方法是抽样调查的方法。直至项目中期才修改考察方式成为随机访谈式。又由于夏季牧场没有手机信号,导致团队人员在七天之内完全失去联系,给项目的运行造成很多困难。

  6.人文组的团队日记及当天总结没有做好,主要原因是当天日程都比较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但是这给团队的后期造成了压力。

  Ⅲ医疗总结:

  本次考察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重大意外伤害事故与危重病情,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

  在青海的十二天里,部分队员出现情况不一的疾病,但是都属于常见且易于治疗的疾病。主要症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温差变化过大而出现的感冒症状
  2.食物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上火症状
  3.饮食不洁所致的腹泻症状
  4.野外活动中紫外线伤害皮肤
  5.野外活动中所致硬物刺伤
  6.当地蚊虫叮咬所致包块

  本次中期野外考察部分的活动已经结束,比较来说我们二期的任务完成已经完全超越一期,自身来说较好地完成了野外考察的课题要求和拍摄要求,为后期的活动奠定基础。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大家都一目了而且有所认识。怎样吸取教训、利用经验、改进方法是我们之后所要深入分析的重点。

  希望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希望保护普氏原羚可以走到永远,希望绿色可以蔓延,相信终有一天会像队歌里所唱的一样“世界充满绿色,地球不再有荒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不同生境下普氏原羚活动行为的影…
    作者:王珊珊 骆爽 廖彬孝 姚万鑫 周海澜  (兰州大学绿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