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环经济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是一种以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型经济,它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循环消费观念。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循环经济立法体系,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环境立法还处于空白,只有一些较低层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中有相关规定。因此应对现有的环境立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也制定一些新的立法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循环经济 环境立法现状 修改
一、 循环经济的概述
1、循环经济的起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2、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概括地说,循环经济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即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 它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它也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再使用原则(即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 它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再循环原则(即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它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