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法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协调人与野生动物矛盾的法律构想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协调人与野生动物矛盾的法律构想
作者:黄锡生 关…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1

黄锡生 关慧

摘要: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推进,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野生动物肇事屡有发生,人与野生动物矛盾日益突出。确立有效协调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的新机制,在保护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同时保护群众合法利益,才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关键词:野生动物 矛盾 协调 法律构想


  随着“禁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的相继出台与顺利实施,近年来野生动物正逐渐恢复往日生机。特别是在许多天然林区、自然保护区,野鸡、野兔、狍子、野猪、野鹿等成群出现,这也为大型野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食物链,从而使长期绝迹的东北虎、远东豹、黑熊等猛兽也有一定数量增长。但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野生动物伤害人畜、毁坏庄稼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据统计,1991年至200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于亚洲象、野牛、野猪、黑熊、猴等野生保护动物肇事累计损失粮食5897万多斤,甘蔗35834吨,经济作物(主要是橡胶)181万多株,牲畜4337头,人员伤亡75人(死15人,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937万多元。其中仅2002年间,全州有34个乡镇、158个村民委员会、775个村民小组、16547户家庭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79万多元,为历年受灾之最。 野生动物肇事问题不仅存在于西双版纳,在我国的其它地方都普遍存在。1999年至2001年,根据汉中、宝鸡、安康、西安、商洛、铜川、咸阳和延安等8地市统计,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侵袭造成15人死亡,重伤和轻伤96人。毁坏农作物54万亩,伤害家畜近240头(只),三年造成损失合计462万余元。 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有效机制加以协调。

  一、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状况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8位,其中动物种类约10.45万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特征,为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5250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近500种,鸟类1256种,爬行类391种,两栖类280种,鱼类2840多种。同时,我国拥有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估计约100多万种。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特产珍稀动物种类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扬子鳄、白鳍豚等100多种特产珍稀动物。世界上有鹤类15种,中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中国有46种;野生雉类276种,中国有56种。 我们所说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是指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存数量稀少的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物种,即珍贵、稀少、濒危的野生动物。

  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无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对野生动物大肆捕杀,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开荒伐林拓展生存空间的活动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我国动物物种的灭绝速率十分惊人。20世纪后,我国有数十种动物灭绝,另外尚有数百种动物面临灭绝的威胁。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中,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达355种。最新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工作研究发现,中国物种尤其是野生动物物种受威胁程度远远大于通常的估计。 动物数量急剧减少,乃至最后少数物种的消亡灭绝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进程

  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已受到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和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好坏,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经过自然选择而存在的野生动物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了人类生存所赖以支持的生命支持系统,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野生动物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起始于50年代中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1、初步形成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1988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1989年3月1日颁布实施。该法明确规定野生动物在法律上是国家财产,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此外,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还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初步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1993年开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还组织“全国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等活动,严格检查各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地方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破坏了一批盗猎、走私野生动物的案件,严重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濒危物种拯救工作。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推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以帮助人们培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中来。从蔑视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对野生动物肆意捕杀,到对野生动物物种的关怀和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的日渐重视,广大人民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也使一些濒危物种得到恢复。我国先后建立了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现代高科技技术也正逐渐被用于珍稀野生动物的繁殖救护中,促进了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发展。组织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以来,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野外大熊猫种群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其他保护濒危物种的措施例如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草料缺乏和天气严寒的情况下将放归的新疆野马引回在放野点设置的大围栏中,以帮助野马度过寒冬也收到了显著效果。

    3、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针对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50—80年代的相对停滞,80—90的稳步发展,90年代后期开始的迅速发展,现已建成1757个各种不同级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35亿亩。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事实证明,人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观的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各项野生动物保护策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我国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较15年前有大幅度提高。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沙尘灾害的法律防治
    环境责任一个也不能少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
    关于防范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是堵,还
    中国十种最为珍、濒、特的野
    原创:流浪街头的野生动物
    善待生灵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
    减排与禁放:法律的效力在执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