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加社会的净福利,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从发展中受益。保护和改善环境恰恰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科学地指明了环境保护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定位问题。 环境保护是城市最大的民心工程,改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环境实惠,以营造“安静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出行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安全的饮食环境、整洁的周边环境”为目标, 2001年以来,沈阳市先后投资60多亿元,建设完成了一批对城市环境改善起到关键作用的环境基础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城市污水处理体系,使全市日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92万t,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64%。生活垃圾设计日处理能力达到3500t,实际处理量达到4000t,城市生活垃圾100%实现无害化处置。 针对缺水少绿的问题,大规模建设“森林城市”,三年间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39.74km2,新增绿化面积相当于努尔哈赤建城以来绿地面积的总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1%。连续三年对浑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与建设,彻底消除了城市段持续五年的季节性恶臭,水质达到了四类,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沿岸建成了五里河、沈水湾10km绿色生态长廊,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建25条标准化景观路,整修道路500多条,总面积1738万m2,道路完好率由两年前的70%上升到90%以上。实施棚户区改造,三年改造9.3万户,使30万弱势人口迁入环境宜人的新居,改变了生活方式。对387个住宅组团进行整治,拆除 44.7万m2违章建筑,建成71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40个“安静小区”、3个省级绿色社区,直接受益人数68万人,形成住宅小区花团锦簇、风格各异的独特景象。与此同时,全面实施农产品环境安全监控,建立了300万亩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0个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范围涵盖全市食用农产品种类的80%以上,食品安全、居住安全、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5结语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而且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也必须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因此,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环境是资源、是资本,坚持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资源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增长方式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把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密切融合。 要制定科学的合理开发资源、能源的规划、保护环境的规划、节约资源能源的规划和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方案,建立健全环境政策体系、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要加快开展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及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的统计与分析,进行环境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试点,深入研究和试行可持续发展绿色指标体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要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城市产业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转到新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 再生资源。坚持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最大限度减少生产中原材料的消耗,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不排或少排废弃物。建立生态工业园和资源循环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全面公开环境信息,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公众参与监督。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 环境保护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科学制定规划,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