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法进展缓慢 规划环评难在何处?

作者:曹俊 黄冀军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3

  立法缘何进展缓慢?

  环境立法创新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怒江、金沙江等流域的开发争议使规划环评日益为公众所关注。规划环评的专门立法酝酿已4年,至今仍未出台。规划环评立法为何进展缓慢?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境法专家常纪文教授认为,规划环评专门立法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环境立法创新难度很大。

  常纪文介绍说,目前,我国的环境相关立法数量较大,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差强人意。不少人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多立法就可以解决。多一个规划环评的法规,可能只体现在立法数量上,难以体现在立法质量上,要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关键是要有效地执行现有环境法律、法规。

  常纪文认为,事实上,规划环评立法的创新难度确实很大。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不同,其所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复杂,小至设区的市,大至省、直辖市以及国家部委。规划环评若要在制度上和责任上进行创新,必然会牵动到不同群体的利益。

  据有关专家介绍,规划环评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利益冲突。因为规划环评所注重的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重审批轻规划”的部门利益和“短平快出业绩”的地方利益相冲突。

  常纪文直言不讳地说,规划环评就是动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利益,这也是规划环评立法难以创新的根源。

  规划环评应如何开展?

  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环评报告的编制


  近几年规划环评的实践中,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不强。规划环评究竟应该如何开展?

  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

  规划环评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和部门众多,除环保部门外,还涉及到规划编制机关、环评机构、利害关系人、参加审查的有关部门、规划审批部门等,各部门在规划环评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

  常纪文认为,不同部门之间应该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只有相互衔接,才能做到各程序环环相扣;只有相互制约,才能做到各部门相互监督,才能使工作不流于形式。要特别避免规划环评成为规划审批部门指挥下的“集体造假”行动,要特别避免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的现象。

  环评报告编制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近几年的实践中,规划环评往往集中在规划提交审批之前的一段时间开展,容易延误决策时间,而且开展的有效性不强。常纪文认为,要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细致开展规划环评。

  常纪文建议,在规划环评的立法中应做出规定,规划环评必须在规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介入和开展,规划环评报告编制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规划方案应同时提供替代方案

  常纪文认为,进行环评的所有规划都应有替代方案。同时,在公众参与阶段就应公布规划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也应进行环评。

  常纪文认为,替代方案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行业替换、企业替换、布局调整和区位替换。对于所有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需要公开发布信息,让公众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规划方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个头小本领大 科学家破解蜥蜴沙下…
         在沙漠中生活的沙鱼蜥(Scincus scincus,如上图)就像它…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