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专栏1   “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十五”的发展使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五”的工作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快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坚持把大连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以提高开放层次、产业强市、优化布局、大项目牵动,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力提升大连在区域开放中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活力和不竭动力,努力提高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和综合创新的能力。四是坚持实施北三市开发、农业现代化战略和建设“大大连”,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统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和城区建设较快发展。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破解:一是科技、人才、资源等要素与环境已经和正在形成新的瓶颈制约,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十分紧迫。二是大连对外开放的功能、层次以及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及水平,还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三是产业结构仍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就业、提高竞争力的时代要求。四是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仍然突出。(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布局了烟大铁路轮渡、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边境铁路、红沿河核电站、庄河电厂、 L NG(液化天然气)上岸、原油战略储备库以及港口、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建设,将有力地提升大连与域外沟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大连城市功能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将为大连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更多地吸引域外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更广泛地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更多的商机,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实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持久动力,营造益于创新和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

  ---消费需求的拓展升级,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创造广阔空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以投资拉动为主逐步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良性发展轨道。

  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十一五”期间,既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又要进一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面临更大的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二是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能否实现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解决好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实质性推进以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的改革是面临的新挑战。三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加大。大连经济外向度比较高,国际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国际市场和汇率的变化,将形成更加严峻的挑战。四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加大。“十一五”期间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人口基数增大、流动加快、老龄化加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分配差距拉大等,都将成为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展望“十一五”时期,将是一个全面改革、全面开放、全面创新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拼搏,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破解各种难题、战胜各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三)“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构筑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换增长模式、全面建设和谐大连,努力在提升国际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综合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等方面跻身于全国先进城市之列。到2010年,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框架;率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较大幅度地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富民强市。

  (四)“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整体经济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到2010年,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左右,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一番。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3%左右;外贸自营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5%左右。

  ---城市功能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现代服务业有较大发展,银行、期货、保险、信息、物流、商贸和中介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口岸货物运输总量5.3亿吨,其中海港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00万TEU(标准箱),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邮轮港;空港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陆路运输快速发展。

  ---创新能力目标。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平台,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社会R&D(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和乘数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左右,力争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教育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出发,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综合整治。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要稳定在35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0%。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水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中水回用率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0%,农村乡镇的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30%左右。加强沿海防护林、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和谐社会目标。到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35万人之内,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6.81‰和0.6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救助,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和扶贫帮困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重大疾病控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设施配置,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增加到21平方米左右,城市集中供热率85%,城市气化率100%。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增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救助机制。

  专栏2“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目标 


  专栏3规划指标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全市人民意愿的发展战略意图,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依据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职责的范围,将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预期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

  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适时适度实施宏观调控,综合运用

  各种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主体行为,努力争取实现的指标。◆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

  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相关部门和下级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是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的指标。

  二、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提升大连辐射服务带动功能

  (五)加快“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建设与现代物流中心功能相适应的核心港区和与大型临港工业区相配套的专业码头和深水港区,形成以大孤山半岛和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构成的“一岛三湾”港口群为核心、以长兴岛港区和庄河港区为两翼、以沿海区县港口为补充的港口群,使大连港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中转港及邮轮港,(详见下图)。加快核心港区建设,推进集装箱、石油及液体化学品、粮食、矿石等专用深水码头和配套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大连港老港区搬迁改造力度,以建设邮轮港为目标,全面提升老港区的客运主功能,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完善疏港高速公路主框架,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建设内陆干港,延伸环渤海内支线的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大连与周边港口的分工协作,延伸口岸服务功能,整合资源,优化扩大集装箱集散能力,增加国际集装箱干线和航班,推进内陆干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项目运作,拓展市场,扩大服务,健全立体化、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营造更加便捷安全、服务功能强的现代化物流网络,把开放前沿和腹地紧密连接起来,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六)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进一步强化辐射作用。加强大通关工程建设,深化口岸查验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优化业务流程,建设电子口岸,开展“一网一站”和全天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使大连口岸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市场体系,促进完善船代、货代等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航运交易市场的作用,使之成为结算中心和信息、展示中心。依法清理影响港航业发展的港区各种障碍物,保持安全畅通的港区环境。扩大区港联动范围,探索开发模式和运营方式,完善港区物流功能和国际贸易功能,延伸保税功能;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保税港区,逐步建设面向东北、辐射东北亚的重要自由港区。

 

  专栏4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

  ◆铁路。完成烟大铁路轮渡工程,金窑线新增第二线并对全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建设哈大客运专线大连段、东北东部边境铁路大连段(含庄岫铁路)、大连枢纽集装箱中心站、金州至大连湾港区铁路和大连湾分区车场、大窑湾港区北岸铁路、长兴岛铁路等。

  ◆港口。建成大窑湾集装箱三期工程、长兴岛公共港区、汽车专运泊位、矿石转水泊位;继续建设新港港区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转运中心、大连湾、北良、庄河、旅顺、松木岛、三十里堡、登沙河等港区;建设大窑湾北防波堤、大连湾、大窑湾、长兴岛等航道和防波堤;建设大窑湾北岸集装箱泊位、大型原油泊位、LNG(液化天然气)泊位、长兴岛港区配套工业园区货主码头或专用码头等。

  ◆机场。加快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保障千万人次扩能建设和大连新机场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建设国际机场物流园。

  ◆城市交通。建设大连至旅顺的快速轨道交通及区际间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改造振连路、旅顺北路、旅顺中路、朱棋路、张前路、红凌路等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等。

  ◆现代服务业。建设大孤山半岛原油及液体化学品、粮食和矿石等国内最大的仓储集散区。重点建设完善大连港、北良港粮食四散化设施、良运集团公司散粮运输设施等。建设市本级地方粮食储备库。加快建设大连锦程国际物流集团网上物流平台等项目;建设大窑湾港区集装箱物流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商贸、旅游、中介等服务设施的布局调整和建设。

  (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依托“两港”、“两路”,加快建设一批石油及石油制品、粮食、汽车、矿石、机电、农副产品等辐射面广、流量大的优势货品及集装箱物流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拓展物流网络,搭建高效物流平台,服务东北、服务全国、服务东北亚。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信托等金融业,集聚中外金融机构,加快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使其成为大连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点,促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城乡商业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发展特色商业,组织新型业态进农村,建设大型专业市场。打造文化品牌,整合文化资源,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紧紧抓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有利契机,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既要发展人文历史、自然生态、节庆会展、知识娱乐等传统旅游,更要开发文明时尚、休闲度假、康复理疗、产业校园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和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培育名牌展会。积极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联合举办大型专业展会、高层次会议和大型经贸文化、体育赛事等活动。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使大连成为沟通内外著名的贸易、旅游、文化城市。

  把大连主城区和新城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全面调整城区的功能和经济结构,促进“进三”产业置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兴都市型产业,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优化整合,突出功能特色。中山区,要全面推进从中山广场至海之韵广场具有港航特色的金融、商贸、旅游、涉外商务等服务业相配套的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邮轮经济核心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区之一。沙河口区,要积极推进星海湾至西安路商贸、金融、旅游、会展业的发展。西岗区,要着力推进滨海路旅游,新开路、中山路、长春路沿线以及火车站北文化、行政、体育、商贸中心建设,开发建设香炉礁物流基地。

  大力发展城区生活服务业。合理布局餐饮、娱乐、修理、家政、装修等服务业,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动员社会各种资源,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吸收更多的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合理减免税费,落实就业鼓励政策,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形成竞争有序、服务周到、十分便利的群众生活服务网络,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八)加快南三区向城区转型,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甘井子区,是主城区“西拓北进”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与主城区相适应的高新技术、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产业。加大生态环境的修复整治力度,完成北部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建成西郊森林公园,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环境。旅顺口区,是主城区“西拓”的延伸区。要按照“现代产业、历史名城、旅游胜地”的定位,保护好旅顺特有的历史文脉、城市景观、滨海风光和森林植被。集中开发建设旅顺开发区、双岛湾、高新园区和大学城。区内的农业要加快向工厂化、设施化的都市型农业、循环农业转型。金州区,是城市“北进”的重点地区,也是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调整经济与人口布局,推进功能区开发,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发展以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电子为主体的临海临港工业,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城市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拓展的主要承接地。开发建设好金州湾。尽快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主动与新城区发展并轨,形成有机整体。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继续推进“四个基地”建设和六个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下大气力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推进专业化、社会化、生态化发展。

  石化产业。重点支持炼油、乙烯、合成材料、海洋化工、生物化工、特种高分子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扩能升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油品的储备、中转和现货、期货贸易。石油炼制能力实现3000万吨,建设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纤原料项目,在车船及建筑、医用、农用、生物质等精细化学品及特种功能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等领域形成产业群,成为环渤海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的重要石化基地。

  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大投入加快改造,推进合资合作,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技术能级高、经济附加值高、对全国产业发展贡献大的基础机械、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重型装备、发动机、机车、石化通用装备等行业和优势产品。着力支持和促进在机床数控系统、大型成套设备系统设计与研发、船舶主要部件的配套、以及风力发电设备的研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的成套、配套能力,提高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重组联合,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船舶制造业。加快造船扩能升级建设,提高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新建30万吨级船坞。开辟新的造船基地,引进新的造船厂家。发展船舶配套园区,走总装集约化、配套规模化道路,大幅度提高本地的配套能力,支持游艇、渔轮等修造船业发展。到2010年,力争年造船总装能力达600万载重吨。大连船舶重工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中远船务成为全国最大的修船基地。把大连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造船基地。

  电子信息及软件业。继续搞好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继续引进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较高层次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国际 IT龙头企业来连投资,全力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发展,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研发,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争取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努力提高软件出口能力和软件服务水平。以集成电路项目为突破口,发展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使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由组装加工型向制造与服务协调发展型转变。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力度,带动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专栏5 新型工业基地建设重点

  ◆石化产业。继续推进中石油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公司炼油扩能改造项目,重点建设大化集团易地搬迁改造、双岛湾石化、逸盛大化50万吨对苯二甲酸(QTA)、福佳大化45万吨对二甲苯( P X)、齐化6万吨聚碳酸脂( P C)等一批项目。

  ◆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机车车辆、机床、石化通用设备、大型制冷设备、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装备制造关键及基础零件制造。重点支持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研制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公司研制核电设备和石化装备,大连机床集团研制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等。

  ◆船舶制造业。加快推进中船大连船舶重工大型船坞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支持中远大连造船项目、船用曲轴项目的布局争取工作,新建3个30万吨级船坞,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 V L CC)、集装箱船、海上钻采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 F PSO)、大型滚装船、化学品船等高端产品。支持船用柴油机、船用推进器等产品扩能建设,促进配套加工、物流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豪华大型游船研发制造。

  ◆服装工业。做大做优大杨、思凡、桑扶兰等重点企业,鼓励企业发展品牌服装,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原创品牌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精品钢材工业。依托大连金牛、浦金钢板、金华特钢等重点企业发展不锈钢及轴承钢线材、合金弹簧钢小型材、优质钢深加工、板材深加工、汽车用气阀门钢系列等资源消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

  ◆建材业。依托实德集团、路明集团、海德利、水泥集团、天瑞水泥公司等企业加强新型建材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鼓励发展稀土材料、建筑型材、氟涂料、粉煤灰砖、功能玻璃深加工等优势产品。

  ◆家具制造业。以华丰家具为龙头,打造木业家具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外销为主的实木家具和板材,支持木材节约代用和家具配套产品如小五金等发展。

  ◆环保节能产业。重点发展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及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制。

  (十)以集群化、专业化、生态化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开发建设“一城一岛十区”(详见下图),突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园区主体功能,形成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环境良好的发展格局。“一城”即以开发区和金州区为主的大连新城区,将建设成为大连工业特别是开放型工业的主体。“一岛”即长兴岛,将建设成为综合性深水港口及大型临港产业区。“十区”,即旅顺经济开发区、双岛湾石化工业区、营城子工业园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海湾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区、瓦房店工业区、皮杨陆岛经济区、花园口工业区,将发展成为临港临海沿路的新兴工业区,成为大连工业增量的集中成长区和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坚持“统一规划,集约用地,重点推进”的原则,合理有序地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引导和支持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效地引导重点开发地区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发育成长为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由事后整治转向事前管理,做好“失地”、“失海”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中国水资源的“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推进
    吉林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开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