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专栏6 专业化、生态化产业园区

  ◆旅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精密电子、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出口加工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双岛湾石化工业区。以大型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有效整合石化资源,拓展精深加工领域,重点发展乙烯及下游产品,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

  ◆营城子工业园区。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发展以制造加工、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重点扶持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

  ◆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并重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市区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

  ◆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产业,成为大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承接地。

  ◆海湾工业区。重点引进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和服装等项目,构筑高新技术产业。

  ◆松木岛化工区。以无机、海洋、精细和农用化工为主体,化工环保、化工制造、化工生产服务业为辅助的化学工业基地。

  ◆瓦房店工业区。重点发展精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食品加工、包装及建材业。

  ◆皮杨陆岛经济区。以海产品养殖、海珍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服装加工和小型机械制造,兼有旅游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集中区。

  ◆花园口工业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承接国际国内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和大连城市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

  (十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协同攻关的原则,加大对科技研发和科技企业孵化的支持、投入力度。建设电子信息和软件、新材料、资源能源、海洋与生物工程4个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实施中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发、光电子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磁悬浮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海珍品增养殖与精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10大科技专项;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科技融资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和产品,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加快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新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市场导向的原则,积极营造宜于品牌发展的市场、政策和法制环境,促进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的迅速发展,进而形成具有众多品牌和竞争力的制造业研发、生产体系。要突出大连产业产品的特色,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实现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向、政策扶持方面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机械、食品、服装、家具、环保、包装等行业知名产品的发展,推进产品品牌向企业品牌发展。重点培育冰山、瓦轴、机床、重工起重、机车、造船、叉车、大柴、大显、路明、大杨、华丰、珍奥、实德、韩伟、华农、獐子岛渔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有较强研发能力、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品牌企业。建设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园区、软件产业园、长兴岛、金石滩、旅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继续做优做强大连城市品牌。力争到2010年,我市中国名牌产品将由8个增至20个以上,国家驰名商标由8个增至16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由137个增至200个,市级名牌产品由139个增至240个。通过发展品牌经济,努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

  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十三)实施沿海沿路优先开发,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适时科学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强化区域主体功能作用,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要素流向,加快沿海沿路优先开发,使大连经济重心和人口分布由中心城区沿“ V”型黄渤海两岸和纵向交通干线向北延伸,逐步形成“以点为主,轴向扩展,网络带动,整体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

  继续实施北三市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北三市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中等规模城市。瓦房店市,要发展成为以轴承、铸造、水泥建材、基础应用化工、机械装备为特色的工业重镇和农畜禽深加工基地,及滨海温泉旅游胜地。普兰店市,要发展成为以服装、输变电设备、食品、饮料等产品为特色的新工业区和温泉度假区,陆岛经济的重要发展区。庄河市,要发展成为以家具、机械、轮胎、精细化工、水产品深加工等综合性工业为特色的生态型新兴工业、港口、旅游城市。切实做好大连市重要水源地的保护。

  进一步加快对行政、财税、户籍、土地等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小城市和重点镇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人口集聚地、重点工业区和非农产业集聚区向重点镇和小城市升级转型,形成以集约化经济为特色、大中小相协调、各具特色、全面发展的城市群。努力提高城镇管理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城镇内生持续发展动力,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十四)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坚持科技兴海、依法用海、依法管海、合理开发、科学保护的原则,调整海洋产业布局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高新技术为手段,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化工等国家战略产业;加快改造提升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工程及医药开发、海洋气象观测咨询、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使大连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综合开发基地。

  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黄渤海两岸“ V”型临海临港产业带和以外长山群岛为主体、近海海域构成的海洋经济区的科学开发建设,把长海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的先导区、示范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较好的黄海岸线的开发建设,早日形成规模效益;围绕国家和地方布局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渤海岸线的开发。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推进以“3 S”(阳光、沙滩、海洋)为核心的陆海互动的海洋旅游大发展。大力培育海洋服务业。

  (十五)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继续实施财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基本医疗、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及公益性文化等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分配的均等化,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效率,努力支持和推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到2010年,北三市及长海县要全部跻身于全国百强县之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投入机制和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宜于城市化推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切实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检验的标准,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全面落实,让全体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城乡共同富裕繁荣。

  继续深化农村和市县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健全农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坚持城市对县域、对农村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创新机制和科技支农机制。继续鼓励社会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科技开发、新型农民培训以及新成果推广应用。优先为农民提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切需要的水、电、路、广播、电视、通信、饮水安全、清洁燃料等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立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好“失地”、“失海”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解决农民在出行、上学、看病、养老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困难,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设优良原种保种基地,加速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建成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高附加值优势农产品专业生产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全面完成《大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加快改革耕作制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法律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预警系统,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及产品安全管理,创建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及品牌。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突发重大灾情、疫情的应急机制。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基层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的作用,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搞好农资商品供应和农业科技服务,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平抑市场价格,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支持民间服务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发展,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切实为农民做好产销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实现增产增收。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流通的顺畅。引导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财税、工商、信贷、通关等政策引导,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订单农业”,加快向“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转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建设好县域经济的产业园区,提升工业化水平。切实增加财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栏7 农业建设重点(含城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以合理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基础条件的重点城镇的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城市化建设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相适应,努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推进中小城市发展。

  ◆农业项目。培育一批适合于本地特色的海洋水产品、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大力发展养殖业。支持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精深加工和蛋粉、果业、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渔业项目。搞好10大水产养殖优势品种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做强公海大洋性渔业,规划建设5个大型人工渔场;加快对9个重点渔港的改造建设;着力推进6个“百万工程”;加强5大渔业支撑体系建设。

  ◆林业建设。全方位实施山、河、路、屯绿化。建设和完善海岸基干林带;对主要水源地和流域建设水源涵养林;加强森林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基础设施、护林队伍建设。

  ◆水利及农村供水工程。重点建设大伙房引水(大连段)等引水工程及1600处农村饮水工程,扩建松树水库和卧龙水库;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实施重点河流河道治理和主要缺水乡镇、工业园区引水工程,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

  ◆气象工程。规划建设北方海域海洋气象业务系统、气象天文科技园,完善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五、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六)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转变增长方式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评价机制,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创新和合作机制,有效地调动可利用的各种科技资源和各类人才,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和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创办研发机构或创新型企业,联合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大连转化中心。强化政府在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完善激励机制,切实从规划、组织、投资与管理上实现创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基地和研发平台;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中介服务作用,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要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坚持以我为主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推进原始创新。要进一步形成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建设。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由主要依赖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和服务业合力带动转变;要素投入由主要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投入带动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技术,重点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专栏8 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软件及集成电路。继续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在不断扩大软件外包规模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大型关键应用软件、集成系统、中间件、电子信息制造产品的嵌入式核心软件等产品。努力争取集成电路前端制造产业落户大连。

  ◆光电子和新型元器件。建设光通信、光显示等产品及光电子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推进高亮度 L ED照明产业链的形成。

  ◆生物医药。大力提高新药创制能力,重点支持创新药物产业化。鼓励医药中间体产业发展。

  ◆新材料及生物质工程。重点在膜材料、信息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建设若干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各类高性能新型材料的产业化项目。鼓励生物基化学品等生物质工程产品的产业化。

  ◆清洁能源。建设清洁能源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清洁替代燃料、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氢能系统、分布式电源和油气资源等的研究,推动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磁悬浮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发应用“永磁补偿悬浮技术”,加快研发制约磁悬浮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建设磁悬浮列车试验线。

  ◆海珍品增养殖与精深加工。建设海珍品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平台和示范基地,开展对优质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新品种引进选育、高效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开发与推广,扶持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大连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和一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发与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加快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信息服务。完善电子政务,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社会化。

  ◆动漫游产业。推进动漫游产业及中国青少年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建设学苑广场至河口湾的动漫游走廊,早日形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动漫产业基地。

  (十七)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大力培养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支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以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到2010年,我市人才总量由121.3万人增加到160万人。党政人才保持3.6万人,管理人才由27万人增加到3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由38.4万人增加到45万人,技能人才由24.1万人增加到3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由11.6万人增加到20万人,个体工商户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由16.6万人增加到29.4万人。

  继续深化党政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组织调配与市场配置结合的干部交流新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政策,继续吸引更多的各类创新人才来连创业工作的同时,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和技术型企业,发挥在连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能优势,抓紧培养一大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强化岗位培训。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各类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改善技能人才的待遇,下大气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和宜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以及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鼓励科技人才支援北三市、基层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十八)优先发展教育,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多层次、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实现由大众型向普及型的转变;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广泛开展0-3岁的幼儿早期教育。到2010年,全市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左右,新增劳动力预期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推进城乡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切实发挥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中的主力作用,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职业教育扶困助学制度。加快推进旅顺大学园区等高校新校区建设。继续支持市属大学和在连部省属大学发展,建设与我市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重点学科,鼓励高校在我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发展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继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加强资源科学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九)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遵循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服务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原则,修订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和整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从严从紧控制各类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年度利用计划,依法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加大墙体材料革新,严格限制毁田烧砖。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人口分布,将全市域初步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探索实施差异性区域政策、绩效考核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

  优化开发地区,如大连主城区和新城区的建成区是大连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核心区。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实行更加严格的建设用地管理,确保城市土地节约高效地集约利用,实现国土空间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加强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合理地把城市工业退出的土地转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和大型居住区以及必要的市政设施、美化市区、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态建设用地,完善城市功能分区,突出各区的主体功能。

  专栏9 主体功能区内涵

  ◆优化开发地区。指地区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地区。该地区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

  ◆重点开发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地区。该地区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好,并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地区。该地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地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该区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进行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重点开发地区,如“一城一岛十区”将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大连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政府要加大投入,组织和引导资金、产业等生产要素向该地区集中,重点加快该区域水、电、路、气、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在集约利用土地和强度开发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群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综合运用政策、规划、土地、财税、环保等调控手段和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正确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健康快速的发展壮大。

  限制开发地区,是指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流域及水源保护区、重要的湿地、地下水水质恶化的西部丘陵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的渤海沿岸和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脆弱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人口平稳有序地向重点开发区和城镇迁移;政府的财力性投资重点应向生态整治和环保建设倾斜,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

  禁止开发地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要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从事不符合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各项开发活动。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针对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发展要求,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建立差异性的动态监管调控体系和考核制度,确保空间开发秩序的有效监控,引导各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中国水资源的“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推进
    吉林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开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