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纲要》重点阐明政府“十一五”时期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前完成。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4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取得新进展。交通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对内开放日益扩大,外向型经济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果,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更为重要的是,市第十次党代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六大联动”和“平安宁波”两大战略,统筹发展、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五”计划目标  2005年     “十五”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000            2446.4           13.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35000           44103            12.7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30             466.5            2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2300            4381.7           3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7             759.8            11.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5.5:53.5:41   5.3:55.3:39.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000           17000            1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470            7810              9.0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人)          20              2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3.5
  城市化率(%)                                  55              56
  口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00             674.9            37.5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50             334.9            34.7
  自营出口额(亿美元)                           100             222.3            33.9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60              82.6             30.0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1.5             2.7              18.4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300             520.8            42.0
  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5             0.8
  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万人)                       5               11.1
  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人)                     600             650
  人口自然增长率(‰)                           4               2.08
  森林覆盖率(%)                                50              5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5              37  

  注:(1)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按可比价测算。

  (2)全市人均指标按2005年户籍人口556.7万人测算。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在全面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明显增强。这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利用国际资源、吸纳高端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油价变动的风险增加,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对我市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国内看,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加速升级,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为我市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要求东部地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我市在高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市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与环境容量约束趋紧;局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实施可持续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相对滞后;公共安全和突发事故趋于增多,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指导原则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加快“法治宁波”、“平安宁波”和文化大市建设,促进发展模式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始终不渝地抓住发展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激发各方面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五个统筹”,加快“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发挥宁波在全省的领跑和示范作用。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品牌,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品牌之都。

  ──坚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进港桥海联动,加快南部区域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保持宁波改革的先发优势。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入开展“解难创优”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节发展目标

  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3.5:53.5:43。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港口地位进一步提升。力争到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6亿吨,跻身世界港口前三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省重要综合物流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城乡区域发展基本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东部新城区、北仑新区、镇海新城区、余慈杭州湾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和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初具规模,象山港区域保护与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显著。先进文化凝聚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教兴市战略顺利实施,人才资源更加丰富,争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201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数达到14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各级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0万人。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达到90%。

  --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要素配置市场化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繁荣。率先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专栏2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分类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446.4            4300           11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人)                            38733             61400           9          预期性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66.5             820            12          预期性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5.3:55.3:39.4   3.5:53.5:43              预期性
  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8               1.5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32.3              ≥40                       预期性
  工业园区化率(%)                                50                75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4381.7            ≥10000                    预期性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59.8             ≥1300         12          预期性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34.9             670            15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亿美元)                       82.6              115                        预期性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2.7               3.6             6          预期性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520.8             ≥1000         14          预期性
  公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71.6              93.3                       约束性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226             503                        约束性
  社会发展
  城市化率(%)                                    56                ≥65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51.3             180                        约束性
  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千人)                2.9               4.3                        约束性
  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万人)                         11.1              14                         预期性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5               10.5                       预期性
  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48                80           10.8          预期性
  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80                90                         预期性
  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8              3.0                        预期性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                 60                         预期性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                 30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5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7000             ≥2400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7810              11000                      预期性
  资源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20(五年累计)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5(五年累计)                约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                              60.1              ≥70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2                ≥95                       约束性
  市区人均公绿面积(平方米/人)                    11.5              12.0                       预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                37                         预期性
  森林覆盖率(%)                                  50                50                         预期性

  注:(1)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按可比价测算。

  (2)全市人均指标按2005年常住人口631.6万,2010年700万测算。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大雪灾对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启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金宝瑜:中国的农业发展与问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