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2

  前  言

  为促进“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总体要求,在国家和自治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着重阐明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以及开展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一篇 全方位开放创新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并且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千方百计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确保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章 “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战胜了特大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722.66亿元,年平均增长1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7亿元,年平均增长5.50%;第二产业增加值230.99亿元,年平均增长14.30%;第三产业增加值372.10亿元,年平均增长12.10%。财政收入100.22亿元,年平均增长2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94亿元,年平均增长26.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年平均增长12.22%。外贸出口总额5.7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42%。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3.19:27.88:48.93调整到2005年的16.55:31.96:51.49。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渔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甘蔗、木薯、茉莉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0.90%提高到22.83%,机制糖、机制纸、水泥、铝材、烧碱等优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副产品加工、烟草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建材等行业快速增长。商贸、交通等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85.29亿元,年平均增长13.41%;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47台、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45.75户,年平均分别增长20.49%和41.64%,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取得了新进展;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200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54.07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49.50%。

  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就。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136”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基本实现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三年中变化”目标。建设完成了快速环道、环城高速公路、永和大桥、江北堤路园、江南堤路园、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初步形成了“五横三纵四环”的城市路网格局。城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7.58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12.05平方米,城市道路交通瓶颈得到明显缓解。市政、水利、防洪、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旧城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凤岭、相思湖新区开发取得初步成效;建成国内第一个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五年共投入8.50亿元,特别是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三大会战”两年来,共投入资金7.16亿元,建设乡村道路1656公里,修建农田水利394项,建成生态文明村200个,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园林绿化取得新进展,建绿、护绿和园林景观精品建设力度加大, 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3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40.21%,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市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平均值基本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邕江干流水质保持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0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对外开放和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方式不断创新,引资成效显著。直接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5.55亿美元,沃尔玛、王府井、国美电器、北京华联、深圳南城百货、青岛啤酒、玉柴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落户南宁。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初步搭建了对外开放大平台,全面提升了首府对外开放水平。改革不断深化,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了县乡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03元,年平均增长11.3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77元,年平均增长8.37%。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五年新增就业岗位近20万个,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8万多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全面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83.01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32.68万人,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工作成效显著,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初步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数字南宁”建设初具规模,在关键产业和重要领域取得科技成果14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38项,成为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城市,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8.4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64.3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快了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区以及各级卫生院建设,基本建立起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文化、体育、人才、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安全生产形势较好,社会保持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第二章 “十一五”时期全方位开放创新的新阶段

  “十一五”是我市全方位开放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我区经济开始进入了起飞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都为我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当前,我市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博览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正成为重要的经济走廊;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粤港澳台合作进一步加强,使南宁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往西部转移的重要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南宁作为南贵昆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把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十一五”的重点发展区域,提出要把南北钦防建设成为我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龙头,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等给予支持,加快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南宁为核心的沿海城市群;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等。这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新的契机,表明了我市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与东盟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为我市全方位开放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商机和前景。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方位开放创新的新阶段。要用新的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开放带动,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开放创新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推进和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为我市全方位开放创新,以开放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质量和效益不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开放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临国内外科技、资源、人才、市场以及全国、全区各地争相发展的竞争压力。我们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开放创新眼光,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全方位开放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第三章 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开放带动,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推进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以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大平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集聚,提高首府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九个”转变:即对外开放要由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需求结构要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全面拉动与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转变;产业发展要由以服务业带动为主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转变;要素投入要由依靠资金支撑为主向依靠资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支撑转变;生产模式要由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向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转变;城乡发展要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向更具活力和开放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要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

  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建设富裕南宁,要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文化南宁,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加强文化交流,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建设生态南宁,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平安南宁,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首府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南宁,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协调,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有序。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中国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平均增长19%;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比2005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6%,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支柱地位得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期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20%:36.50%:51.3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30%,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期末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森林覆盖率达到42.50%;耕地保有量61.60万公顷;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1万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96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6万吨以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30天/年,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年平均控制在14.5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控制在9‰以内。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达到31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到140万吨/日;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5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县城达到5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县城达到60%。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6%,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5%,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突破;基本解决3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科技与经济得到有效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期末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7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485万册;基本构建起全市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口医院床位达到3.60张,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80/10万以内,社区卫生服务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90%。社会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第二篇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更加坚定工业是城市经济脊梁的思想,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组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项目为中心,突出重点,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迅速扩张,形成产业集群。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加强工业区建设,增强开发区发展能力,积极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加大招商引资,抓好技术改造,推进资本扩张,增强创新能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知名品牌战略,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

  充分利用我市及周边地区资源,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铝加工、食品、制浆造纸、建材、电力能源等资源型工业及后续产业。铝工业,以江南工业园、六景工业园为主要载体,以南南铝业、南南铝箔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电解铝、铝板带箔以及民用、工业用铝型材等产品,建设集铝资源开发、铝冶炼、铝加工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铝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大型铝加工企业集团,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益。重点建设年产3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项目,推进年产35万吨铝板带项目前期工作。食品工业,重点发展制糖、烟草、果蔬深加工、饮料、乳品、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依靠技术进步,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支持南糖、南烟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建设精炼糖、高纯度酒精、粮油食品加工、罐头食品深加工、乳品加工等一批项目。制浆造纸工业,坚持走糖纸结合、林纸结合和竹纸结合的发展路子,依托南宁糖业、凤凰纸业、华劲集团等龙头企业,培育大型制浆造纸集团,建设造纸工业基地,支持建设高档文化纸、轻量涂布纸、漂白化学桉木浆和竹浆等一批项目。建材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水泥制品、商品混凝土、平板玻璃、纳米锌、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扶持华润、华宏、正大、浮法玻璃等大型企业扩大规模,支持建设伶俐水泥生产线、华润水泥生产线、浮法玻璃OLC节能无机材料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电力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火电和水电,建设南宁电厂一期工程,续建完成隆安金鸡滩水电站,加快现有小型水电发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好LNG燃机电厂和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发展生物质能源,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实施燃料乙醇等项目;积极在城市公用和居民住宅区推广使用太阳能。矿产资源工业,坚持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加强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支持建设五氧化二钒、高铁三水铝土矿综合开发等一批项目。支持维罗高岭土矿开发,加快技术研发与利用,提高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益。开展褐煤、泥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前期工作。

  第六章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机械工业,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加工制造业,建设北湖机械制造及机械装配工业基地。扶持发展汽车工业,鼓励和支持发展专用汽车、载货汽车整车。发展汽车配件产业,支持建设柴油发动机、汽车中冷器及汽车散热器系列产品以及汽车轮胎等项目。支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学工业,大力发展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离子膜烧碱、新型高效化学农药、山梨酸、柠檬酸、木薯变性淀粉、石化产品、生物化学制品等产品。支持南化股份公司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期末达到30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规模。布局建设六景化工产业园,新建30万吨烧碱及配套聚氯乙烯生产基地。发展环保水处理化学品产业,扩大聚合氯化铝、三氯异氰尿酸等产品生产规模。支持建设高档变性淀粉、纳米碳酸钙等一批项目。培育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加强同国内外大公司合作,争取建设石油化工下游产品项目。

  第七章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方向,大力开发具有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快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生物工程与制药工业,重点发展生物工程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生物肥料、生物质材料及氨基酸系列产品,争取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工程基地,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蛋白饲料、秸秆压块饲料、秸秆生物有机肥料等项目;大力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天然资源药物、中成药等产品,建设南宁东盟医药博览城、医药产业孵化园等项目,支持百会、万通、万德、同济、维威、昌弘等一批药业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创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区软件园,发展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家电控制板卡等微电子以及光电子、现代通信产品、数字电视应用及数字记录介质音视频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园、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电子空调器、数码相机和数字化工业用检测设备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

  第八章 增强开发区发展能力

  按照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特色新区的要求,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开发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和增强开发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创发展新优势。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庆经济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华侨投资区)、六景工业园、江南工业园、广西明阳工业园,支持仙葫经济开发区等其它园区加快发展。增强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尽快做大做强,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工业聚集区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区、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 、生物产业园、企业孵化器,重点发展软件、生物工程、中医药、生物质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银凯工业园、那洪科技园、中心商贸区,重点发展造纸、汽车配件、化工、铝加工、塑料制品、食品等产业。良庆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建材、机械、轻工、医药、食品、饲料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工业。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华侨投资区),加快建设形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及制药、精细化工、食品、饲料等产业。六景工业园,加快建设电力、重化工、铝加工等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电力、建材、冶炼等大型工业。江南工业园,重点建设铝加工产业基地,发展工业型材、铝压延产品为主的铝深加工产品,综合布局机械装配、电子元件、建材等产业。广西明阳工业园,重点建设出口加工区、包装印刷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努力办成生态工业示范区。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中国水资源的“十一五”规划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推进
    吉林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开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