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
作者:党德信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6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赢得了党心民心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这将导致国际性大城市、众多的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及面广量大的小城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创建宜居和谐城市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中国宜居城市评选活动热浪迭起,大家公认的主要标准有:“城市的环境清洁程度”、“空气质量”、“交通的方便性”、“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城市环境艺术化程度”、“绿化程度”、“城市噪声”、“固体垃圾处理水平”以及“水处理程度”等。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在未来二三十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1/3提高到1/2左右,约有一半人将住在城市里。城市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城市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建设宜居和谐城市应当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空气清新环境清洁是宜居和谐城市之首 

  一般来说,蓝天、绿地、水质良好、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是宜居和谐城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十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但要清醒看到,我国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关于“宜居城市”现尚无统一的具体标准,一般来说,蓝天、绿地、水质良好、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是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空气清新,就是要大气质量达到标准,对人类健康不造成危害。环境清洁,就是污水和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环境整洁。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在世界上处于偏下水平者居多,距离宜居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好坏是影响城市“宜居”的主要因素。现在城市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宜居会有更高的要求。

  十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设成绩显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令人堪忧,有些城市空气质量在二到三级之间。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状况可想而知。据统计分析,70%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于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铅等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要减少大气污染首先要从治理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入手。现在多数大中城市都对污水和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并不完全达标。有的污水处理厂因运营经费问题时转时停,有的城市垃圾还是简单的填埋或露天堆放。城乡结合部是环境治理的难点和重点,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相当艰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相当多的城市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方可达到宜居和谐城市的要求。近几年开展的建设中国城市森林活动,影响深远。贵阳、沈阳、长沙等城市大搞城市绿化,让森林走进城市,减少了空气污染程度,缓解了热岛效应,调节了空气质量,深受市民欢迎。

  交通顺畅是宜居和谐城市的根本 

  交通拥堵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工作和学习,也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建设和谐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

  城市交通不顺畅,犹如一个人血液流通不畅,四肢不能正常活动。交通拥堵,人们就得提前出发,把时间都花在路上,这就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工作和学习,也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汽车过多,公共交通不发达。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比较重视公交的发展,都要利用各种经济手段限制小汽车在中心市区行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建设和谐城市的迫切需要。

  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已使交通问题成为影响城市效率、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主要是公共汽车数量不足、线路少、车辆老化、速度慢、舒适性差、准点率低,高峰时乘车十分拥挤。解决的主要办法应是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修建公交专用道,让公交车享有道路优先使用权,有条件的城市要发展一些公交快速车道,让公交车顺利通行,增强公交车的运载能力,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建设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整个城市的交通脉搏健康和谐地动起来。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宜居和谐城市的重要课题。

  与周边城市和谐相处也是给本地区创造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的构建区域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设城市群。与周边城市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给周边城市以发展空间,就是给自己创造了绿色发展空间。

  与周边城市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给周边城市以发展空间,就是给自己创造了绿色发展空间。

  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不求大,要求实,求市民居住舒适,方便出行,方便工作,给市民留有较充分的绿地,调节空气,让市民健身。城市不能无限制扩大,这是专家和普通民众的共识。要尽量发展建设卫星城,城际距离三四十公里为宜。让农村走向城市,让城市靠近农村,农村民房卫生设施、污水处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乡村是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乡野小区是人们向往的居住佳境,是减少中心城区人员和车辆拥堵的良好出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郊外或卫星城居住就会越有吸引力。大城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建卫星城。地方割据的观念,早已落后于历史发展潮流,应予抛弃。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发展基本上是和谐的,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则显得发展相对滞后,不和谐。环渤海地区应发展中小城市群,北京、天津不能再无限扩大。北京已调整产业结构,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正在加快速度把重工业迁出北京城。首都规划方案已按中央要求修改,比如首钢搬迁河北曹妃甸,焦化厂停产搬迁唐山,按现代化、无污染、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城市要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京津地区广大农村应是富裕带,不应是贫困带。南京到上海之间的城市群,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应当说是和谐发展的典范。城乡不能协调发展,城市周边农村贫困只能给城市带来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城市太拥挤就挤掉了绿色空间,只有发展城市带才能给自己留出绿色空间。

  “十一五”规划强调都市圈的发展,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是要打破此前行政区域划分带来的诸侯割据局面。城际间交通设施的建设会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北京根据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总的态势,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不从区域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工业布局和人口的流动,只局限在一个城市,最后必然会走进死胡同。要通过积极的构建区域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设城市群,使人口有一个更大范围的均衡,而不是全挤在几个特大城市里。事实证明,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才是建设宜居和谐城市的必由之路。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评析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的一般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