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陈瑾瑜    文章来源:商业时代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1

  摘 要: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需要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区域特征需要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针对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探讨了西北,西南,中部,东北,东部沿海等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发展依据与原则,区域发展差异,发展模式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一般可以从企业内部循环的程度,产业之间循环的维度以及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这三种不同维度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探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时应重点考虑各区域禀赋资源,经济发展约束差异。另外,高级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的不均匀表现使得现代产业在横向上相互交融。根据“梯度理论”现代产业对特定的区域具有强烈的粘着性,其移动不是整个产业或整个企业丢分移动而是局部得分移动,横块的移动,横向产业的移动。因此,在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产业融合对产业之间循环模式的影响。总体来说,根据我国西部相对落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特点,西部发展循环经济应以政府为主导,东部发展循环经济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西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西北开发是利用东部地区发展形成的国家财力与财政转移支付,实现西北地区持续的退耕还林(草)工程。能实行积极的大区域生态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把恢复与养护生态资源提高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战略高度。西北地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而言,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环境优化是实现代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条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体验经验的旅游农业和旅游畜牧业为基础,走一条可持续的旅游农业,简单加工与安静型人文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因此,西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为主,以当地丰富的太阳能为基本能源,以沼气工程和废弃物转化环节为纽带,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粮、草、果种植业,形成系统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于简单的畜牧产品和果品加工业,由于其生产流程简单,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较小。因此在企业内部容易形成“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

  西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因为交通困难,信息不畅,对外交流缺乏等情况有关。

  西南地区的开发以发展交通为主,这种交通发展除了主干道与对外通道建设外,还要着重对山脚、平坝等人口集中村落的支线道路建设。通过道路的建设,形成交通便利的村镇区位的小规模发展优势,以便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使高山人口逐渐向这些地方移居,产生诱致性人文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西南地区很多企业在循环利用资源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攀成钢形成了工业用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闭路循环,固体废弃物闭路循环,余热闭路循环。

  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亮点是旅游业,目前在旅游业中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是进行规划,在旅游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带,即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核心区不受任何人干扰,保持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保护的主体。缓冲区在一定程度上可受人为干扰,但仍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缓冲带内可以允许少量的定居点,并能从事一定的但受严格限制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过渡区是自然保护区与非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带。在过渡区内,可以从事一定的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等活动。

  中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中部地区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东南地区与国际上部分产业横向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高度流动的产业空间模式与网络技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重组,获得一些与传统相对静态的区域经济模式,传统产业转移路径模式所不同的机会优势。中部地区的工业主要是制造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中应结合当前的技术转移,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的契机,把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扩大到同区域内产业体系中不同组织间的资源和物质共享。按照产业共生原理,建立同区域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工业流程和环节的纵向和横向共生网络,形成两个或更多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及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和残留管理。

  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资源依赖与体制依赖是横跨在东北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主要阻碍,东北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形成具有足够激励力的产权制度,并大大弱化排他性不足的产权体制状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行为观念创新。在东北地区确立循环经济模式应该利用东北地区工业体系完整的特点,提高区域内产业体系中不同组织间的资源和物质共享程度和第三产业构成。区域内处在相同或不同产业层次中的各上游、下游企业都要减量使用可再生物质,以及资源化重新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停止使用不可资源化重新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提高物质和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减小废物的产出比重和数量。反复使用耐用品和标准品,提高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利用率。区域内上游企业首先在内部进行产品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然后把产生的不能利用的负产品输出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用其作为资源重新投入生产或输出给分解还原企业进行回收、分拣、编配、加工,使他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最终将企业输出的自身或其他企业都无法无害化、资源化的副产品由分解还原或者暂时封存并由专人管理。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吸收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的路径模式,同时又与本土化的体制产生某种结合,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工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上,采取“末端治理”型的路径模式使资源环境过度受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向度上,实行近似于“股东利益至上”的单向度强势主体利益观念,使弱势群体利益高度受损。在技术发展的路径上主要采取引进与仿造战略,导致技术创新力不足,产业结构缓慢。目前这种“末端治理”型工业化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需要进行大的路径转变。否则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生态与技术创新滞后的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南沿海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除了考虑上述因素以外,还需要考虑现代产业将传统产业结构纵向糅合并横向切断的趋势。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将前期的研究开发,后期的营销服务留在本土,而中间的制造过程逐渐北移和减少。因此,这一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与生存环境之间保持积极的动态平衡的问题,遵循与产品生命周期并行的闭环设计的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简化产品结构,并使产品的零部件具有最大限度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利用性,减小负产品和消费废弃物的产出比重和数量。采用最清洁的技术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以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处·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人民出版社,2006

  2.吴良志.欧洲循环经济政策法律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

  3.陈惠雄.中国区域发展梯度约束与和谐社会战略构局[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人员发现:饮食差异导致鲸的生…
    从180吨的蓝鲸到55公斤的加湾鼠海豚,鲸类动物具有所有哺乳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