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者:顾晓焱    文章来源:能源局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0

  发展循环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下,着力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实现“零”排放,化害为利,污染治理成本大大降低,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相关技术开发还相对滞后。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明确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措施,这将给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前景。据估算,到2015年,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

  着力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要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相关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安排排污资金,加大对企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污染防治项目的投入力度。要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

  着力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着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要继续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产学研以及企业等各方力量,努力开发包括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在内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和集约利用的技术。对于广大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及劳动生产率,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和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在油气开采与加工、煤炭采掘与转化及其他矿业开采与加工企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着力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高度重视再制造产业发展。再制造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实践运用。通过再制造过程,工业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闭合模式,既减轻了环境负担又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符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同时,绿色再制造业也是对制造业后端价值链的延伸拓展。因此,实现再制造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低碳、节能、环保,更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数年试点培育,我国再制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势头良好,部分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再制造产业体系与庞大的产业规模相比,我国再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再制造单件利润虽已超过新品,但由于生产规模化程度不够,再制造产业难以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当前,我们要建立完善与再制造有关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应建立再制造企业的资格认证体系,形成行业准入和许可证制度。应规定再制造企业研究开发、技术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建立企业生产规范和质量检测程序,对再制造特殊工艺、技术、设备进行认证。应制定完善再制造产品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发布各种行业性标准、指南,推广自愿协议、最佳实践等。应制定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等产品报废标准。将汽车年检制度、报废标准推广到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等领域,比照北美制度,规定工程机械等装备进入再制造循环的年限与工时标准,一方面保障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提升设备可再利用率。

  与此同时,还要推进再制造技术创新。可考虑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再制造研发中心,组织开展装备再制造寿命预测技术、高效无损拆解与分类回收技术、环保高效绿色清洗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要建立再制造零部件的分类、条码等标识制度,建设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旧件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完善数据共享系统,为汽车、工程机械等面向绿色产品设计、制订回收法规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可考虑设立再制造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开展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给予资金扶持。要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作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提升再制造企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产、学、研联合进行再制造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顾晓焱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美环保专家2000米深海发现8种怪异…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