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院士专家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科考工作献言献策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张小林 文章来源:水利部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3 | |||||
文伏波院士指出:这次流域水土流失科学考察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反映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问题,为流域水土保持创造新的发展条件。他说这次科考中专家们的一些思路、想法,与我们现在要重新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对水土保持的设想是一致的,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有关情况,为科考专家提供必要的材料。水土流失是长江流域的四大水问题之一,我们治理了这么多年,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我们要对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清水土流失现在主要的分布区域,研究制定治理的步骤和技术路线;要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逐步改变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1.3亿多亩的坡耕地是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我们要将其作为治理的重点,加强研究,争取加大治理力度;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和西南诸和综合利用规划编制中,要将水土保持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我们要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修复模式;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研基础薄弱,许多重大问题亟待开展研究。 郑守仁院士说,近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上游干支流的河流泥沙发生了变化,呈现逐步减少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初步分析水土保持是其原因之一。但水土保持究竟对减沙有多大的贡献率,由于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滞后,现在无法回答,。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势在必行。我们长江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要多部门联合,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回答水土保持的减沙效益问题。 熊铁副主任指出:搞好水土保持是维护健康长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水土保持的各项指标是健康长江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研究将其量化。我们近年开展了大区域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取得了重要成果,被水利部所利用和公布,但整个流域监测系统还存在着站点布局不合理、无运行经费支持等问题。我们要研究水文与水土保持的结合,补充站点;要适时公布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为社会服务。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确需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局编制水保科研规划十分必要,要突出重点;要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对生态环境、河道的危害,搞清楚其对河流泥沙的输送量。 长江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原副主任陈俊府说:加快水土保持规划等基础工作十分必要。同时,对当前流域水土保持中管理机制不顺的现象要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并着力加强对“长治”工程的管理;进一步总结我们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路线,推广饮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要强化,要用科学的数据反映水土保持的治理成果。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为了长江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 中国水土流失与贫困的关系分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22年演化 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研究初 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生态自我修复是加快水土流失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 珠江将成第二条黄河?上游水土 生态修复是加速水土流失防治 长江经济带地位与长江流域可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