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雷涯邻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7 | |||||
四、未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必然性 前人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程度与矿产品消费之间存在较强的规律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进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速增长时期,而且这一时期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一)金属矿产消费需求的“S”形模型 先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与金属消费需求的理论和经验表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金属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西方有关学者将其归纳为“S”形模式。该模式认为,在农业社会,金属的消费量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并不确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制造业,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耗开始增长,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消费者需求将成为人均金属消费量增长的驱动力。并且,一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金属需求量就会在一定时期内成倍增加,经济发展到成熟期后,消费增长会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如图1-1。 ![]()
对先期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快速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与人均矿产资源消费的关系分析表明,当人均GDP为3000~4000美元(折合1900年盖凯美元)时,工业化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各种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需求随之快速增长,并按各自的增长方式达到峰值。虽然各国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差异很大,但各国同一金属的人均消费量峰值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却十分相似,且有明显的演化规律。这些规律对于预测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费趋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人均能源消费量“线形”增长模式 有关专家通过对17个主要发达国家1960年以来人均能耗与人均GDP关系的分析表明(王安建,王高尚2002),除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先期工业化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近于直线(图1-2),即能源消费不具有明显的“S”形模式,这与金属矿产是明显不同的。各国人均能耗曲线具有相当一致的线形特征:中部的转折,将曲线分为斜率不同的两段直线,这个转折发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1960~1973年间,先期工业化国家正处于集中完成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均能源消费保持较高的平稳增速。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已处于传统工业化增长顶点的发达国家进行大的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新技术、环保意识、新经济等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向后工业化调整。从80年代初中期开始,能源消费在新经济发展中又呈现出较以前稍缓的平稳线形增长趋势。 ![]() (三)我国经济发展态势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例如,有色金属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202.5万吨增加到了2000年的730多万吨;2002年,我国建筑业钢材消费量达1.052亿吨,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3.7%。石油的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1.18亿吨增加到了2000年的2.32亿吨,增加了一倍。城市化步伐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也促使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终端消费需求大幅上升。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正在生产和输出大量耗能产品和设备。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了高能耗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王庆一, 2006)。 我国现阶段人均GDP约1000美元,若折算为1990年的可比盖凯美元,正好约为人均4000美元,大致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30年代、日本60年代中期及我国台湾70年代中期,要在今后3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矿产资源的消费强度仍会像90年代后期那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后发优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集中高强度”的消耗。 (四)资源浪费与资源危机并存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难选矿多,易选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如有色金属矿的85%以上是综合矿,共、伴生铁矿约占其总储量的31%。我国在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峻。我国对矿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刚刚起步,全国现有2000多座金属矿山尾矿库,存尾矿约60亿吨,每年新增排放固体废弃物约3亿吨,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3%。目前我国综合利用搞得比较好的国有矿山仅占30%左右,部分进行综合利用的国有矿山为25%,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占45%,全国20多万个集体、个体矿山基本上不搞综合利用。据专家估算,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总体上综合利用率约为20%。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为35%,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约低20个百分点。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 矿产资源浪费又给矿产资源和矿业发展带来危机。资源浪费的结局必将导致资源的大量进口和矿山资源的尽快枯竭。未来十年间,将是我国一大批大中型矿山集中闭坑和矿山接替紧张时期。这种情况更加剧了矿产资源供给的紧张程度。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矿产资 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与 武汉市(2001-2010)矿产资源总 黔西南州矿产资源规划 关于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 矿产资源展望与西部大开发( 地质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平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 矿产资源还能开采多久 走绿色矿业之路---西部大开发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