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舞者(1)

作者:赵力    文章来源:《大自然探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8


  —个偶然的机会,把我带进了一个微小鳞翅目昆虫的世界

  在许多人心目中,蛾子是一种丑陋的令人讨厌的小虫,它们在暗夜里诡异地来来去去。因此,人们常常将它们与丑陋、愚蠢、贪婪、诡怪、肮脏以及微不足道联系起来。西方传说中,蛾是夜晚出现的巫婆的化身,一位西方学者这样调侃说:“蛾子就像蝴蝶后母所生的那些坏心肠姐姐。”其实,蛾是一个比蝴蝶庞大得多的家族(世界上已发现的蛾子达16多万种,是蝴蝶的整整10倍)。虽然与蝴蝶同属昆虫纲鳞翅目,算蝴蝶的表亲,但由于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多数种类色彩暗淡,给人的印象远不如蝴蝶深刻,美誉度更是相去甚远。

  蛾类喜欢在灯光下群集,因此,一旦它们大量出现,常被怀疑是“害虫大发生”,人们恨之入骨。但同样的情形若发生在蝴蝶身上,通常却被视为“奇观”。蝴蝶常常博得人们的关爱,人们喜欢设置蝴蝶园专门养殖蝴蝶。而蛾类,闽南语称之为“肮脏的蝶儿”,说它们翅膀上的鳞粉有毒。的确,人们对飞蛾的认识太少,误解也太深。其实,美国《大美百科全书》在蝶与蛾的比较上写着:“两者在形态与生态上并无非常明显的分别”。只不过“蛾类占了鳞翅目的大部分,但是为人所熟悉的却是一些亮丽的日行性蝴蝶”。

  与蛾为邻

  我过去一直专注于研究蝴蝶,而对蛾子关注不多,除了个别体型巨大的种类外,我很少收集它们。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得以进入了这些微小鳞翅目昆虫的世界。不久以前,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热带鳞翅目学会和佛罗里达大学等多家世界著名研究机构联合发起了一个世界性的鳞翅目研究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涵盖了世界上所有鳞翅目研究的热点地区。亚洲在计划中被划分为了西亚、东北亚、中国和南亚四个大区,我有幸被邀请担任了中国区的首席专家。国际同行们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那些令人惊叹的成果,使我耳目一新,我开始注意起蛾子来。

  仲夏的清晨,薄雾飘荡在我所在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翠绿的竹林半蔽半掩在迷蒙的雾气中。在到办公室的路上,我常被博物馆周围草丛中大大小小的蛾子们吸引住。这些蛾是被夜晚的灯光吸引来的。现在,围绕灯光狂欢了一晚的“暗夜舞者”们都已筋疲力尽,一只只静悄悄地伏在草叶、地上或墙上,一动不动地休息。这正是拍摄它们的好机会,一到办公室,我就以最快的速度组装好相机和镜头,开始到路灯周围寻找蛾子。最容易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些大型蛾类。例如尺蛾科的大型种类——青辐射尺蛾,它翅展可达5厘米,嫩绿色的翅膀边缘是一道道辐射状的线纹,条纹内侧是黄白双色的波状带,前翅基部还有一条弧形带,腹部则黄白相间。看上去像一把雅致的小雨伞,又像一朵刚刚出土的蘑菇。体型不大,但色彩鲜艳的灯蛾或苔蛾科种类,也是一些有观赏价值的蛾子。一只白底橙带的灯蛾,它花纹的配搭像一块小小的玛瑙,点缀其上的几点黑斑,宛如奇石上的瑕斑。苔蛾,它的花纹就更奇妙了,雪白的翅膀被棕线黑纹分割成了一幅京剧小丑的脸谱,中间是大大的白鼻子,两边是夸张的脸和眉毛,眼睛周围涂着一片黄色的油彩,鼻梁上还画了一块粉红,两条触角的摆放正如两缕倒翘的小胡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