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技术 >> 正文

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方向与出路

发布日期:2009/12/5 16:45:02 作者:佚名 出处:文汇报

  实体经济变革与转型的目标,是既能为眼下庞大的虚拟经济创造足够的新需求,也能将自身发展与改善全球气候有机结合。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将碳减排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有理由相信,低碳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正日益成为各国关心的问题。从当前看,实体经济的调整已非纸上谈兵,最可能的调整方向,是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有别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新经济形态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和与之对应的低碳金融。

向“改善气候”所要求的新经济转型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都表明,虚拟经济的泡沫化和危机,总与实体经济的衰退相伴随。失去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虚拟经济就成了空中楼阁。本轮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同样符合以上规律:一方面,以石油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实体经济增长趋缓,各种要素报酬因技术进步速度放缓而递减;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水平,出现了“金融产能过剩”。

  在此情况下,缩减虚拟经济的生产规模或扩大实体经济的需求,似乎是可行的两种选择,前者意味着虚拟经济部门的裁减或者转移,后者则需要实现实体经济的新一轮增长。但是,在实体经济部门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下,传统实体经济已无法消化虚拟经济部门多余的产能,而裁减虚拟经济部门绝非长远之计。于是出路只剩一条,那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空间。

  60多年来依托石油发展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世界气候逐渐恶化,起因是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环境问题,成为对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严重挑战。传统实体经济如继续增长,意味着气候进一步恶化。与一般的环境污染物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强的越界污染性,任何国家都无法借用以往转移生产的方式来自我局部解决。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硬约束,调整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向“改善气候”所要求的新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都有可行性

  实体经济变革与转型的目标,是既能为眼下庞大的虚拟经济创造足够的新需求,也能将自身发展与改善全球气候有机结合。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关键在于如何将碳减排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有理由相信,低碳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

  ——低碳技术有全球应用价值,收益效应明显。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这意味着一项有效的低碳技术可以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新技术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将获得较高盈利。

  ——低碳经济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出效应明显。以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的新经济体系,至少可以在源头治理(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过程治理(生产和消费过程力行节能)、末端治理(对已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生产性利用和废物性回收)这三个环节上有显著的产出效应。在市场导向下,以上每个治理阶段都可派生出完整的产业链,并推动整体经济的低碳化。低碳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后危机时代”足以支撑虚拟经济。

金融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

  金融体系为适应低碳经济,需要转型。低碳金融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内容。

  ——低碳金融的首要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低碳经济目前处在起步初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担保条件。但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不可能小视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前景。就产业规模和范围而言,仅在新能源领域,最新预测称10年内我国的新增投资就将高达4.5万亿元人民币。近期国内外多家银行推出的“绿色信贷”项目,便是低碳金融的有益尝试。

  ——低碳金融可为国际碳交易提供平台和工具。在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和控制下,全球已经形成碳排放权的统一交易市场,共有强制减排交易、自愿减排交易、配额交易和零售交易四种主要交易机制,目前的年度交易量在350亿-400亿美元。我们应当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好碳交易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同时可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研究探索交易制度,构建属于中国的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碳交易平台。

  ——低碳金融意味着金融创新。低碳经济与国际碳贸易的出现,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服务重点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挑战,因此金融必须创新以适应新趋势,可以发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低碳保理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近期,应对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低碳金融机制和工具,如清洁发展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等,已经受到市场关注。假以时日,低碳金融必将逐步成为银行、保险、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点。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