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办公设备随手关 “低碳”生活从习惯开始

发布日期:2009/12/31 14:12:31 作者:佚名 出处:今晚网

    备受全球关注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争吵中落下帷幕,然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应对气候变暖的态度,令世界刮目相看。与此同时,人们很想知道令世界头痛的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与自己有多大关系?事实是,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在改变着地球的温度。

  居家 节能节电最重要

  低碳就是一种低消耗、低能量以及其他一切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生活方式。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比如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热水器,与使用普通的白炽灯和电热水器相比,这就属于低碳生活。尽管通过这种行为减少的排碳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微不足道,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从点滴生活细节入手,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并把它当做一种习惯,那么每年全球减少的排碳量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曾有人这样推算过,如果全国能有30%的人家里全部使用节能灯,每年节省的电量居然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娜娜属于标准的白领一族,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够体现出低碳意识:每次用过面膜纸从不随手丢弃,而是把它用来擦拭首饰、家具或者小皮具什么的,不但光亮如新,而且还有一种清香的味道。还有就是喝剩下的茶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倒掉,可她却把它们晾干后收集起来做成可爱的小枕头,用起来既环保又可以让劳累了一天的颈椎得到舒缓。对于这种既能减轻自身的压力,又能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减少负担的低碳生活,难道不值得去倡导吗?

  “低碳生活不应是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时候才被人们想起,而是应该时时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胡浩和薇薇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对于环保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纯粹的低碳生活,是要在衣、食、住、行方面能够处处体现出来的。我家的家电几乎都是节能型的,空调只有在暑热确实难耐的情况下使用一会儿;小件的内衣完全手洗,只有洗大件的外套时才使用洗衣机,而且在使用的时候选择强档,一来可以省电,二来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衣服洗净后,我通常选择在晾衣竿上自然风干,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碳的排放;淘过米的水富含营养成分,用它洗脸的话,绝对是天然的美白产品,如果用来浇花,则可令花朵更加茁壮;吃饭时尽量不剩饭菜,否则放在冰箱中也会加大耗电量;另外,我还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这样既能得到最舒适的视觉效果,还能省电,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看的时候应将电视和机顶盒彻底关闭,不要为了图省事使用遥控器上的待机按键;对于其他电器来讲,在不用的时候应将插头拔下,同样可以省电,特别是饮水机,如果长时间处在加热的状态,不但费电,而且水在被反复加热的过程中慢慢变成‘重水’,非常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工作 办公设备随手关

  现在,很多企业或公司也都渐渐刮起了“低碳之风”。郑达在北京的一家跨国广告公司工作,他的部门经理——一位曾留学德国多年的“海归”,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办公低碳化”的人。

  “在日常办公中,他处处‘发扬’低碳精神。并经常告诉我们,在欧洲,很多大公司都会参与一种名为‘碳抵消计划’的活动,就是将每位员工日常工作中生产出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领养树木、购买环保设备等方式来抵消员工的碳排放量。尽管国内还没有这种方式,但每一位员工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郑达继续说,“在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也都渐渐爱上了这种低碳化办公模式,其实这并不难做,比如电脑暂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启动‘待机’模式,这样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对于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音箱等这些并不常用的设备,不用的时候尽量关上。此外,经理还建议家住得不是很远的同事可以尝试步行上班,这样既减少了碳的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

  在办公低碳化方面,郭凯也有着同样的体会。他告诉记者,在办公室内,特别是电脑显示器周围不妨多放置一些净化空气的绿植,这样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有效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出的二氧化碳。“现在公司已经基本上不将供员工阅读的有关文件打印或复印出来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电子邮件或MSN等不耗费纸张的方式群发到员工的电子邮箱里,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无纸化。另外,为了避免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可以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的季节里将空调温度分别设定在18℃和25℃左右,便可最大限度地省电,同时也会相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出行 一次性产品要少用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曾经这样说过。

  不可否认,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但是,这些先进交通工具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被放大了无数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在出行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减少人为的排碳也是大有学问的。

  “公交车的每公里碳排放量是0.069千克,地铁是0.042千克,电动车是0.043千克,私家车最高,可达到0.11千克,而走路和骑自行车都不产生碳排量。”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在路上奔波,且同样属于“低碳一族”的小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对于一名驾驶1.6排气量的私家车、每天需要行驶40公里的自驾者来说,如果每个月少开一天车,一年下来,可节省汽油约40升,相应地就会减少10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由于小孟平时以电动自行车作为自己的“坐骑”,因此他在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动自行车的碳排放也有着切身的体会。“有些人认为电动自行车的脚踏功能纯属多余,于是便将脚蹬卸下。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这是因为车子在没有任何动力的作用下就给电启动,不但容易损坏电池,而且会大量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启动的时候要先用脚踏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再逐步给电。另外,在骑行过程中,如果要加速行驶,应缓慢转动旋转调速手把,而要避免‘猛拧’。还要注意的是,在行车中应保持匀速行驶,尽量避免频繁地启动和刹车,这样不但延长电池和电机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碳的排放。”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其实像小孟这样“户外低碳达人”还有很多,他们对于如何减少排碳也有着自己的“高招”。比如有的人在外出购物或就餐时,一定要随身携带手帕、购物袋、饭盒和筷子等物品,这样就可以不再使用餐巾纸、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等一次性产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尽管一次性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却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它不仅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枯竭,更会由于产生大量的垃圾而造成环境上的污染。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战略总监李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她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人曾经这样测算过,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每年需要消耗大约200万平方米的木材资源。如果全国每年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就相当于可以减少10.3万吨的碳排放。这一数字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因此,对于一次性产品说“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