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2010年上海世博的低碳全攻略

发布日期:2010/1/19 22:44:43 作者:内详 出处:园林在线

  5)伦敦零碳馆:“真正的零碳排放”

  伦敦零碳馆由两栋前后相连的四层坡顶小楼构成,南面坡顶设置了太阳能光电板和热能板,在北面坡顶也设置了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坡顶光电板、热能板的总面积分别达6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足够维持整个伦敦零碳馆的运转。由超级保温材料构造的建筑表皮,能减少室外热渗透、吸收室内多余热量、稳定室内气温波动,将使建筑主体冬暖夏凉。伦敦零碳馆北面的坡顶上,还将种植绿色植被,用来给室内空气降温、均衡湿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植被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

    

  在零碳馆中,暖通需求由太阳能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和江水源公共系统供给,电力则通过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产生并满足建筑全年的能量需求,为参观者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

  所有建筑材料都可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碳排放量为零。利用餐具等各种有机废弃物降解而获得整个场馆所需的电能和热能。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伦敦零碳馆案例的原型,是全世界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该社区距伦敦市中心20分钟左右的车程,它的诞生,为全球的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标准和样板。贝丁顿零碳社区建成于2002年,社区内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每套住宅都配有露天花园或阳台,体现了住宅高密度与舒适生活的完美融合。另有展览中心、幼儿园、社区俱乐部和足球场,以及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

  6)瑞士馆:可被降解的建筑

  “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和谐”,整个展馆由大豆纤维制成,世博会结束后可被生物降解。

  瑞士馆的“外墙”是由一万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互动性智能帷幕,就像少女们喜欢悬挂在房间里的风铃,你可以从帷幕的任何一处走进瑞士馆底层的“城市空间”。帷幕的每一块电池板都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大到太阳光,小到照相机的闪光灯,只要照射到帷幕上,电池板就能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并发生反应,从而发出闪光。“这一万块电池板是互为光源的,只要有一块在发光,周边一块块的也能立刻被激活发光,大家看到的就会像浦东的高楼夜景,一盏盏灯亮起来后的感觉。”

    

  7)阿联酋国家馆: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

  早上醒来搭PRT(个人快速公交)去上班,进入办公室打开用光电太阳能发电的空调,中午品尝再循环水种植而加工的蔬菜色拉,晚上回到家用太阳能海水脱盐分离系统产生的洗澡水沐浴……

  这一切都不是白日梦。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正紧锣密鼓建造的“零碳城”里,一切都将成为现实。如果你想对世界上首座“零碳城”一探究竟,在阿联酋馆内就可以先睹为快了。

    

  阿联酋城市日照充足,太阳能的利用将是“命脉”,“零碳城”中太阳能将无处不在。经过太阳能提供能量的脱盐系统之后,成千上万吨的淡水将被送进千家万户。全智能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将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在这里,阿联酋人的日常生活画卷铺陈在你眼前,处处可见能源效率和环保的箴言警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这一切,人们和阿联酋人共同憧憬“绿色图景”。

  2.附属设施

  1)塑木

  在浦东世博园区的高架人行步道、世博轴的景观大道、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户外休闲区域,这些未来世博会期间人流量最密集的户外区域,将统一铺设上新型环保材料——塑木。

  塑木是指以经过预处理的植物纤维或粉末(比如木屑、花生壳、椰子壳、亚麻、秸秆等)为主要成分,与高分子树脂基体和各种助剂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塑木有着天然木材的外观和质感,没有自然木材有节疤、易龟裂、易变形、怕水怕火和易腐蚀等缺陷。而且,塑木的成本大约是木材的1/4-1/3,但平均使用年限却要比木材使用时间长5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可以100%回收循环利用。世博会闭幕后,园区内的部分塑木景观可以完好无损地移植到其他地区循环再利用。

  2)自动传送垃圾箱

  世博园区的“一轴四馆”,参观者们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不会闻到垃圾异味。届时,一套应用“气力输送”的环保型垃圾收集系统将让游客耳目一新:游客只要将垃圾扔到投放口,一套全封闭的“气力装置”就会自动将垃圾“打包”,送出世博园区。

  3.景观照明

  在主题馆、中国馆、南市电厂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安排世博园区太阳能应用。在世博会园区景观和活动照明方面大量使用LED光源,结合合理的夜景灯光规划,综合运用各种新型节能照明工具将世博园区烘托得更加迷人。

  4.交通工具

  汽车尾气“零排放”

  一千辆新能源汽车承担世博园区内的交通任务。这一千辆新能源汽车包括两百辆燃料电池汽车、三百辆纯电动汽车以及五百辆混合动力汽车。其中,世博园区内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园区外围则主要运行电动汽车。世博园区交通将力争实现实际应用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尾气“零排放”的承诺。

  5.在自然通风和采光方面

  由于展馆建筑空间进深很大,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消耗大量能源,其产生的热量还增加空调负担,带来参观者的不适。上海世博会将重点考虑建筑自然通风和采光方面的设计。而汉诺威的经验表明,巧妙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使建筑在环控(空调)方面节省投资50%。

  6.在保温隔热与节能方面

  上海世博会高度注意建筑主体的节能,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散失。具体措施包括隔热玻璃、双层玻璃、中空隔热金属板等比较传统的办法。同时,上海还准备探索一些新颖的办法,如外墙水幕隔热、双层外墙爬藤植物隔热、外部可移动遮阳棚等。

  7.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

  黄健之透露,世博会园区内还计划采用冰蓄冷空调、分区域集中冷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例如,公共活动中心项目中,计划在屋面设转置约2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上海世博截至2009年9月23日,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盛会。

  此次世博会推广人类创造城市,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三者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核心思想。此次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优质生活的伟大盛会。(黄琴庆整理)

上一页  [1] [2]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