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发展低碳经济 共享绿色生活

发布日期:2010/7/1 8:23:56 作者:佚名 出处:太原日报

  编者按:想象一下,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您和家人在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野炊;当您出行的时候没有尾气,只有青草与泥土的芳香,而且永远没有拥堵……这样的节能、清洁、绿色、健康的“低碳城市”也许并不仅仅是梦想。一些城市早已行动起来,正朝着“低碳城市”的方向迈进。

  低碳城市 (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是一个综合体系,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有哪些城市已经离 “低碳”更近一步?

  日本长崎的低碳风采

  温室效应已经造成全球许多地方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计划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拿长崎来说,蓝天白云、风景秀丽、令人惊叹。毋庸置疑,这和长崎推行“低碳”息息相关。在建筑方面,长崎从房子建造开始就充分考虑到墙壁、地板的隔热性能,精心设计窗户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使房屋通风良好。

  比如“长崎新时代能源公园”,就是2007年10月首批获得日本国家认定的6个新时代能源公园之一。“长崎新时代能源公园”是一座让大众实际接触和了解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区域,借此促进大众对低碳与新型能源的理解与认识。为了介绍长崎有关新能源措施,并使此区域能成为学习低碳技术的科技中心,“长崎新时代能源公园”筹划了下列设施:太阳能发电系统;废热发电系统;太阳能游船、游艇;电动汽车(筹备中)。用电力驱动汽车行驶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所以能有效地预防全球气候温暖化。

  再如著名的豪斯登堡就位于长崎县佐世保市大村湾。豪斯登堡占地152公顷,面积比东京迪斯尼乐园还要大两倍,是亚洲最大的休闲度假主题公园。里面有40万棵树木、30多万株郁金香,还有一条长6公里的运河。整个园区的规划以荷兰女王在海牙的宫殿为蓝本,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情。其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共存的智慧哲学,将一片荒芜不堪的不毛之地,从土壤改良开始,种植了40万棵树木与30万株花卉,使它恢复自然的生机。并开掘了长达6公里的运河,为使水中生物繁衍,以天然石头筑堤两岸,引进大村湾的海水,滋润这片大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豪斯登堡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主题乐园,更是一个未来的实验“低碳”都市。地上建筑虽是17世纪的荷兰街景,但在看不见之处则采用了最新的科技。诸如在地下装设电力、自来水道、光纤、有线电视线路等管路系统;为了防止用水不足,准备了海水淡化设备;为了不使海洋受到污染,设计了大规模的下水道处理设施,废水经过三次处理可循环再利用,多余的水用来浇洒花草,不让一滴废水流入大海,这些都是为了低碳所做的努力。此外,豪斯登堡内一共设立了10处在长崎开发生产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这是全日本太阳能电池最大规模的应用区域。街道也均铺设有益生态环境的砖瓦。

  在房产方面,豪斯登堡以 “创造能感受自然的崭新居住空间”为理念,维护生态环境,健全高品质的都市功能,追求人人憧憬的生态住宅。

  无锡向低碳城市目标迈进

  “十一五”期间,无锡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水平较前期水平明显增长,到2008年年底,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达到2194.76万吨标准煤,占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

  为发展以低碳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无锡明确了低碳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和项目,初步建成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碳排放总量增长得到缓解,工业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30%,项目节能评估率达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5%,力争做到五大高耗能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降低20%左右;到2020年,建立起较完善的低碳城市工业体系,基本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使无锡成为生态城、宜居城、低碳城。工业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5%,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20%。

  为实现这一目标,无锡市将主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调整两方面来实现。经估算,结构调整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70%左右,技术水平提高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20%左右,政策管理导向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10%左右。通过结构、技术和政策的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社会耦合、区域耦合和能源替代,确保完成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5%的目标。

  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成立低碳经济相关部门,建立各行业、企业特别是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限额标准,健全完善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征收能源税和碳税,鼓励企业参加自愿协议行动,对节能产品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政府设立节能专项拨款制度,实施政策采购计划,保证低碳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

  为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无锡明确要求构建无锡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在政府组织下,无锡市设立碳交易所,尝试性推出由对企业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减排量承诺而形成的配额交易系统,每个企业根据其基准线水准和减排时间表确定其年度碳排放量指标。

  无锡市碳交易市场具体实施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10~2013年),建立区域性封闭式碳交易市场,2013年正式运行,企业可通过无锡市碳交易所进行交易;第二阶段,2015年之后,建立一个区域性开放式的碳交易市场。

  为保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将重点建立促进碳交易市场形成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完善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节能减排指标选取和分配原则、建立碳排放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等。

  沈阳要为全国发展低碳经济打样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阴霾还没有散去,世界各国都在试图把经济的复苏与转型结合起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一个方向。

  眼下,沈阳市正在努力成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市。这是沈阳在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积极创建生态市之后提出的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一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被称为“沈阳三部曲”。

  众所周知,工业既是沈阳城市的根基,又是污染的重要来源。重污染一度使沈阳市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沈阳要振兴,焦点在环境。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并于2002年正式实施“创模”3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城市功能区调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成功地把“创模”与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重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城市的“创模”之路。

  以铁西区为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铁西老城区在成立铁西新区以后,实施了大规模的“东搬西建”,按照“搬迁、并轨、改造、升级、就业”的方针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使区域经济实现了集中发展。在关闭了沈阳最大的污染源――沈阳冶炼厂之后,沈阳市原有的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全部退出城区。 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后的铁西,受到跨国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的青睐。美国波音、德国巴斯夫、日本安川等跨国公司纷纷带来数亿元的生物医药、高新通信和电子设备等项目落户沈阳铁西新区。这些项目对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

  2009年6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此项目于当月起正式启动,历时3年完成。沈阳市成为我国惟一的“生态示范城”。“生态示范城”项目的着眼点就是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等。

  为期3年的“沈阳生态示范城”项目建设将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城市3个层面展开实施。示范企业将全面推进低碳技术的实际应用;工业园区将科学组织企业间排放物的循环利用;区域城市将进一步细化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