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加快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布日期:2010/7/1 7:55:52 作者:刘传江 出处:湖北日报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对于“缺煤少油短气”的湖北而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这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对于“缺煤少油短气”的湖北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加快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

    健全综合性的法律机制和制度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前提。运用适当的政策手段特别是经济政策手段,建立机制协调小组,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行动加以引导和鼓励。
    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引导政府和相关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
    推出环境税、能源税和碳税(针对CO2排放征收),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浓度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CO2排放。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将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碳汇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
    对可再生资源开发生产进行直接补贴,使之具有竞争力。
    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能耗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家电、机动车等能效标准,强制淘汰耗能产品等。

    创新低碳产业发展机制体制

    建立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的机制体制。走低碳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产业分工引导机制,制定和实施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南,组建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和担保公司,引导投资方向;建立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财税、土地、信贷等政策,建立发展“两型”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发展先进低碳的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重点低碳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园区化。
    创新碳减排交易的机制体制。碳减排交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使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从而促使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更加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进入碳交易平台的交易主体应当从重点排放大户尽快向中小企业覆盖,进一步完善碳交易规则和配套的监管机制。
    创新EET(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则是推动“三低一高”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充分发挥武汉市在EET产业研发技术的优势和现有基础,突破性地发展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节能装备、电力环保、水环保等为重点的EET产业,培养并壮大一批大中型企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成为与光电信息产业相提并论的新支柱产业。要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借力资本市场,支持EET产业发展。
    推动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有关部门应推广实施EMC培训计划和运作机制,尽快制定和规范我省EMC制度体系。一方面,将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纳入同级财务预算,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拓展EMC商业节能模式;另一方面,规范EMC机构进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市场的资质要求,实行准入制度;编制政府机构节能的项目指南,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节能效果的实现。加快政府能源管理机制的转变,以市场带动节能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节能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节能信息发布制度。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一是创建低碳环保政策性银行,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二是成立专门的碳减排环保基金,发行“生态基金”产品。三是推广“绿色保险”产品,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试点。四是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

    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加大低碳产业关键技术投入与研发力度。包括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在家电、照明设备、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能源转换效率。鼓励企业创建低碳经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低碳经济技术攻关,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零排放”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废旧家电拆解处理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等。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
    加强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建设,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积极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发展碳替代、碳转化、碳固定、碳减排及碳中和技术。发展主要行业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

    开展低碳试点,推行低碳消费

    推进节能降耗,制定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和体系,落实《湖北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湖北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狠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开展先进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推进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重点落实“十五小”和“新五小”专项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单位能耗。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严格资源开采准入制度,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及废弃物,支持开发低品位矿产资源,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行利用城市垃圾发电。
    开展低碳试点,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有效运行机制。着手建立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重点推动一批低碳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区域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发展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建立促进资源节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推动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创建低碳型消费模式。加强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引导,鼓励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实行低碳标志认证制度,诱导消费者选购“低碳商品”。

    作者系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