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低碳交通:能否为珠三角扫灰霾?
发布日期:2010/8/13 20:59:48 作者:刘茜 王靖 出处:南方日报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珠三角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贡献率”达46%
□只有减少机动车出行,珠三角严重的灰霾现象才能得到根本遏制
今年4月,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多个城市上演“大雾迷城”,广州在3周内3次拉响灰霾天气警报。环保部门非常担心,亚运会期间正是珠三角少风季节,灰霾天气可能会更加严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城市笼罩在灰霾下,“抬头看不见蓝天”。去年广州遭遇了10年以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广州环保局指出,空气污染指数高达129,已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空气质量等级。去年珠三角平均3天中至少有一天是灰霾天气。
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光荣说,珠三角灰霾天气,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罪魁祸首,“贡献率”达46%。来自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全球低碳交通先行者赛瑞博士表示,碳排放是灰霾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交通拥堵、机动车反复启动,二氧化碳排放是正常行驶的3倍。
“堵城”广州实行低碳交通刻不容缓,道路交通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更是迫在眉睫。
城市交通
不限车“要么堵死,要么毒死!”
7月17日—20日,广州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亚运限行演练,这4日交通顺畅。然而21日,当恢复正常交通时,机动车上路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使得广州顿时堵塞异常。这天下午记者被堵在广州大道上长达一个多小时,一位的士司机告诉记者,当天一大早就出现了严重堵车现象,上午一些路段几乎瘫痪。
其实,广州的堵车现象并非单双号限行之后才出现,上下班高峰的时间,广州称为“堵”城也不过分。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位先生送朋友到机场回北京回来正逢下班高峰,当朋友乘坐的飞机已到北京了,打电话报平安,这位先生却还被堵在回家的路上。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智能交通系统与物流技术研究所所长徐建闽博士说,一辆小汽车在7公里/小时的速度间加减速1000次,则比匀速行驶时要多消耗燃油60升。
有人说,从限行之后交通的瘫痪,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广州交通图景。确实,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广州越来越像一个不断排放有毒气的停车场。
据2009年国际能源署(IEA)出版的《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报告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美国的大气污染50%来自运输工具,日本也占到20%。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全球低碳交通先行者赛瑞博士说,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她告诉记者,近年来,英国各行业节能减排的力度很大,碳的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唯有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的交通运输是上升的,因此实行低碳交通对任何国家来说都迫在眉睫。
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光荣说,广州市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已占排放总量的40%至75%。他说,有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对灰霾的污染“贡献率”达46%。将来应该在机动车“少有”、“少用”、“少排”上做文章。不限车,城市“要么堵死,要么毒死!”
赛瑞博士说,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车辆的增多,扩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使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应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
低碳交通
考验公共道路交通设施
家住广州番禺的李先生是个环保爱好者,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总是向他的家人和朋友宣传低碳生活,他和家人在番禺区内出行大多使用环保的自行车。他对记者说,低碳生活才有洁净的空气。
前年,他所在小区附近开通了3号线地铁,他想这下可好了,到广州上下班坐地铁可实现低碳生活还可免受堵车之苦。于是打算把私家车卖掉,但不久却打消了这一念头。“太不方便,地铁口设计得太少又太远,地铁线路之间换乘距离也好远,过低碳生活也不容易啊!”李先生说。
类似的抱怨越来越多:城市变得越来越大,道路越修越长,各种车辆越来越多,可是出行面临的问题却有增无减:坐公交车,车站离家很远;乘地铁,换乘让人很头疼;骑自行车简单,过立交桥变成车“骑”人;坐出租车,高峰时段无车可坐。
“低碳必须减少机动车,但是公共交通设施的不完善,让人又不得不开车,形成恶性循环,灰霾越来越严重”,徐建闽博士说。
他认为,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实现低碳交通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量,净化空气,而且方便人们的出行,提高效率。而目前珠三角的交通状况不仅高碳而且低效。
据了解,2009年,广州汽车保有量达到200多万辆,在广州交通机动车能源消耗结构中,客车、私人汽车占65%、出租汽车占17%、公共汽车占10%、轨道交通占7%、轮渡占1%,个体机动方式作为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的主体,是最大的碳排放源,而这种结构主要由于公共交通发展落后和设计不科学造成。据建设部统计,如果有1%的个体小汽车车主出行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将少排几十亿吨二氧化碳。
不少专家都认为,只有减少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珠三角严重的灰霾现象才能得到根本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