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 >> 正文

上海:传统产业的"高碳区"向低碳产业实践区转型

发布日期:2010/9/11 14:55:08 作者:李荣 出处: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11日电(记者李荣)位于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上海宝山地区,历史上是传统的产业基地,"高碳"特征明显,如今其产业正在变"轻"、变"精"、变"新"。据10日召开的"2010年上海宝山投资推介会暨第七届长江口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传出信息,宝山制造业在向高端化、优质化升级的同时,推进以"功能载体"为特征的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这个区域从传统的"高碳区"向低碳产业实践区转型。

    宝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说起上海的吴淞口,大家都耳熟能详,吴淞就在宝山。历史上,这里传统产业较为集中,给人的印象是"又粗又黑",与其滨江风貌很不协调。近年来,这个传统"高碳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让原来"粗重"的产业特征"轻质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滨江新区。

    相关专家认为,上海吴淞口的"滨江风貌",是"大自然送上的低碳礼物",不能不珍惜。上海正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滨江带上实施根本的转型。在宝山,有28公里的长江、黄浦江岸线和滨江带功能开发区域,目前已初步建成可靠泊10万吨级以上国际大型邮轮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即将正式开港营运。此外,水、陆域面积超过100公顷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全面"还原"了生态江岸的独特景观。

    传统老工业的"遗留"正在与区域转型进行"嫁接"。宝山依托多条轨道交通线,在沿线地区老企业的整体转型中建设了一批市级、区级服务业功能区,集聚了一批电子商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企业。目前,这里已是上海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装备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有400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的功能载体。区内人士介绍,由"高碳区"向"低碳区"的转型,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中体现得最直接,目前宝山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大投入和创新,发展集研发培训、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估计到2012年这一产业的规模可达到50亿元左右。同时,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替代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

    上海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在论坛上表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还在探索和发展中。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再按照人类社会过去那种资源消耗方式来生活,是不可持续的。"低碳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低碳的发展模式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否则,单单拥有低碳的技术,是没有用的。宝山在促进产业"低碳化"的同时,也在使区域内的生活环境更加生态化,建成了生态步道和"一环五园"的生态系统,其中占地400余公顷的顾村公园,是上海最大的郊野公园。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