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世博会低碳环保“秀” 生活可以变得更低碳

发布日期:2010/10/30 9:24:08 作者:孙美星等 出处:东南商报

  如果要问,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人们一定会想到是“科技”!从开幕第一天起,世博会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就让游客赞叹、回味、憧憬。图为游客在参观安装在“伦敦零碳馆”阳台上的太阳能板。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园区,世博园让“绿色能源”的理念得到成功应用。新华社

  低碳,是我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信念和期待。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低碳环保技术“秀”的大舞台,全球最新的低碳环保、绿色节能技术告诉人们,原来衣食住行都可以更加低碳和环保。屋顶发电技术、可回收的餐具、新能源汽车……更多的低碳产品和技术正借世博之契机,悄然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

  太阳能

  让屋顶变成“发电机”

  走进世博园欧洲馆片区,很远就能看到一座身着“红纱外衣”的场馆,这就是瑞士馆。瑞士国家馆的互动型智能帷幕上有1万颗太阳能电池板,呈红色圆盘状,在夜间闪闪发亮。这些“小太阳”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成为瑞士馆最耀眼的夜景。

  太阳能在世博园的应用不仅限于此。在世博主题馆顶部,有成片的太阳能光伏片组件群,它们具有发电的功能。形象地说,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的建筑材料,可以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然后通过并网,建筑物所发的电被输入城市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世博园区建设了约4.7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这是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世博园里有很多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为今后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案。”市建委科技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也在低碳能源的利用上做努力,“屋顶发电”在宁波也有实例。今年3月份,宁波市电业局完成了我市首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东方日升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报告,完成了并入电网中的重要一步。在东方日升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进入普通市民家庭。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依赖化石能源了,太阳能、风能等或再生能源使用还比较少。”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程建华告诉记者,世博会上各种低碳能源的运用实例非常好,但要推广到民用建筑上,还需要具备成熟的技术、可承受的造价以及便捷的维护管理等条件,“我们可以局部地学习应用,把适合宁波的那些项目作重点推广。”

  新能源车

  让宁波的天空更蔚蓝

  到过世博园的游客对世博园内的交通工具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实现世博园内交通工具“零排放”的目标,行驶在世博园区的公共交通车、贵宾车、场地车、观光车均为新能源汽车。

  和普通公交车相比,世博园内的公交车没有排气管,乘坐感觉很舒适,噪音特别小。世博园内越江线采用的是纯电动公交车,采用电池箱作为动力,四个充满的电池箱可供车辆连续行驶100公里。世博大道线采用的则是超级电容车,每走2~3站都会升起车顶的充电器充电1分钟,乘客上下车完了,充电也完成了,汽车又能飞跑起来。

  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宁波也已经开始了尝试。今年1月,82辆天然气公交车首次亮相宁波,投放到4条公交线上。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刘水平介绍,天然气公交车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优点,噪音更小,燃料消耗更低,维修费更省,安全性强,“今后我们还计划投入更多的新能源公交车,替换掉现有的公交车。”

  为了配合电动汽车的推广,早在2008年,我市唯一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就建成了。宁波电业局营销处处长虞昉告诉记者,今年内我市将建6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集中在城区供电营业厅、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为电动汽车的使用创造条件。

  “环保低碳是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宁波工程学院交通物流学院院长杨仁法教授认为,受成本过高、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一次性行驶里程有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阶段全面普及电动车还不可行,但世博园低碳交通的实践给宁波的启示是,可以先在一些固定线路或在固定范围内使用的汽车中进行低碳交通尝试。“例如城区内的公交车、机场或港口内运行的车辆,运行路线或范围都是固定的,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汽车一次性行驶里程等都不成问题,这些地方先应用低碳交通工具,对整个社会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更有利于低碳交通工具的推广。”杨仁法说。

  公共自行车

  让生活方式回归环保

  在追寻绿色环保的道路上,除了新能源与新科技,环保生活方式的回归同样重要。在浦西世博园里,丹麦欧登塞案例馆是比较特别的一个。这是一个露天的展馆,里面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自行车,附近还有一条自行车道,游客可以随意试骑。“在我们那里,80%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欧登塞馆的工作人员米哥说。

  欧登赛是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当地政府早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重视自行车的推广。欧登塞有专用自行车道,沿途还有饮水喷泉和轮胎充气站,遍布全市的自行车出租网点,极大方便了居民骑车出行。为了保证骑自行车的安全,欧登塞设立了自行车优先的交通规则。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自行车厂商生产出了各种自行车,从2岁小孩到耄耋老人,都有适合的车型。

  在私家车不断增多、路难行、车难停的宁波,倡导骑自行车出行也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种尝试。今年7月,首批500辆公用自行车亮相海曙,投放在海曙区的62个商务楼宇、停车场和居民小区,供市民短途外出时免费使用。

  “这些公共自行车绝大部分都在正常使用,有的企业还自己掏钱买车,增加公共自行车的数量。”海曙区的首批公共自行车由区物业办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物业办主任李峥艳告诉记者,从使用频率来看,商务楼宇的使用率要高于居民小区。“我们推出公共自行车只是一次尝试,是投石问路,要让这项服务惠及全市,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李峥艳说。

  “现有的公交站点布局不可能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公共自行车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最好方式。”宁波工程学院交通物流学院院长杨仁法教授认为。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