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胡春力:新能源领域出现高碳发展苗头

发布日期:2010/12/17 23:03:42 作者:赵瑞希 出处:新华网

  新华网深圳12月17日专电(记者赵瑞希)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春力在2010全国低碳技术创新论坛上指出,受制于高碳经济结构,我国低碳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并在新能源领域出现了高碳发展模式的苗头。

  胡春力认为,单位GDP能耗高表示我国GDP主要是用原材料堆积起来的。他说,以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2007年为例,当年原材料总值占工业总产值45%,原材料总值占固定资产63%。他表示,在这种高碳经济结构下,由于缺乏附加值高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导致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低。以轧机为例,我国投入的原材料占整个轧机90%的重量,但我国只能得到15%的附加值。

  同时,胡春力指出,我国一些新能源产业走得还是粗放式发展道路,冒出了高碳发展的苗头。“例如在光伏产业中,我国的硅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0%多,而我国生产的硅95%用于出口。硅在生产过程中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但使用时却是清洁能源。因此,我国为世界低碳作出了贡献,但自身却并没有实现低碳发展。”他说。

  胡春力说,我国很多行业本来可以不靠原材料投入获取回报,实现低碳发展的,但由于核心环节、核心技术不在国内,因此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变成低技术、高资源消耗的产业。他说,“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的目的在于降低能耗,因此必须吸取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变成低技术产业的教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真正实现低碳发展。”

  因此,胡春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低碳技术创新只是杯水车薪,不改变高碳经济结构,低碳经济难以实现。同时,他也指出,低碳的实现需要靠投入原材料获得发展的各行各业共同行动起来,将低端加工转向高端生产,把高科技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