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生活 >> 正文

帮助大学生养成低碳习惯

发布日期:2011/1/6 19:40:33 作者:李倩雯 出处:中国环境报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相对较高,是打造“低碳社会”的一支生力军


    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学生 李倩雯

  构建“低碳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既需要依赖环保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依赖环保政策的完善。但我认为,对“低碳”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公众的生活习惯。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相对较高,是打造“低碳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帮助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有重要意义。


  要培养一种习惯,“知识”、“技巧”与“意愿”这3项要素缺一不可。要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习惯,也可以从这3方面入手。


  知识是理论性的观念,指导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实际上,我们已经宣传了很多与“低碳”相关的知识,相信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多乘公交少开车等等是可以减少碳排放的。他们也清楚低碳生活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是大学生这一个群体的优势。


  技巧是指“如何做”。与理论性观念的普及情况不同,我们的宣传往往缺少了技巧的传授,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的能力。以垃圾分类为例,大部分人对垃圾分类有基本的概念,但了解得并不详细,所以难以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所以我建议,在宣传“低碳”时应该更注重技巧的传授。例如在倡导大家拒绝一次性筷子的同时告诉他们可以使用便携餐具来代替。


  意愿则是“想做”,表示我们有付诸行动的愿望。在我看来,如何让大学生有意愿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减少自己的“碳足迹”远比宣传知识与技巧要难。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使人们主动积极地投身到“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来。为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一、利用科技发展来减少因为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而带来的不便。二、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把环保这种长远利益转化为与人们更为接近的直接利益,例如杭州市政府制订了一些奖励措施来鼓励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三、用自然体验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从心底热爱自然,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环保的热情,进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总之,要帮助大学生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知识、技巧和意愿这3个要素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然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很多“低碳”习惯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是陈词滥调,一再盲目地宣传只是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效果却不明显。如今的宣传重点,应该向技巧和意愿这两个元素转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帮助大学生建立低碳生活方式,这将会对打造“低碳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