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用数据展示森林碳汇的成果

发布日期:2011/7/29 13:27:30 作者:吴兆喆 出处: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绿色时报7月29日报道(记者:吴兆喆) 

  “中国人均每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1辆奥迪A4轿车1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1架波音777飞机从北京飞上海,一天一个来回,1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若想消除这些碳足迹,需要购买多少碳汇,或者种多少棵树?如果购买碳汇,国际上有没有交易市场?如果种树,如何进行碳汇的计量和监测?
  怎样解决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和功能开发?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林业碳汇评价体系。只有科学计量监测才能把握森林碳汇的运行规律,才能真实反映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国际话语权。
  国际上有否统一的计量监测标准?
  “谈到碳汇的计量和监测,必须搞清楚国际碳汇市场的相关规则,因为,碳汇的计量监测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碳储量的多少,也关系到国际碳交易的运行。”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国斌说。
  在碳汇交易中,国际上有两个市场:京都市场和非京都市场。京都市场是指以欧盟为中心、符合《京都议定书》碳贸易机制的国家之间的交易;非京都市场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中心,基于自愿碳标准的“自愿市场”。
  在京都市场内,2012年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等碳汇项目,所产生的额外温室气体减排量或碳汇量,在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认证成为“核证减排量”后,可出售给发达国家的企业。
  “而在京都市场以外,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张国斌介绍说。
  中国遵循怎样的计量监测标准?
  针对碳汇的计量和监测,IPCC发布了相关的指南。由于IPCC提供的计量监测参数多来自欧洲和北美,所以,很难适用于我国。国际上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与我国也有较大差别,其默认参数也很难直接应用于我国。
  “IPCC指南只要求对受人为干扰或管理的林地进行计量,而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没有对被管理的或受人为干扰森林的有关信息进行统计。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往往只给出森林转化数据,但没有林地与其他各地类的详细转化数据,也没有给出转化的森林类型,这给碳汇计量带来很大困难。”张国斌说。
  同时,由于我国也没有碳汇计量的统一参数,不同专家采用的参数不同,所以,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目前,‘中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正在制定中,待收集和完善相关参数后,就会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模型、方法、评估体系,并在各省培训一定的计量监测人员,便于各地的定期监测。”张国斌说。
  据了解,我国的计量与监测体系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弄清我国现有森林碳储量及其未来变化动态,建立与森林连续清查体系相配套的我国森林碳汇监测体系;另一种则是项目级的用于交易的计量和监测。
  对于计量监测我国的碳汇储量,张国斌说,必须参照国际上提出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要求来做,这样才能为我国参与气候谈判、制定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碳汇交易在中国的实质性计量监测
  根据我国碳汇造林试点的有关规定,营造碳汇林的土地首先应该权属清晰,其次应该是2000年以来的无林地,同时,还要满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流域保护以及社区发展等多重要求。
  对于碳汇林的计量和监测标准,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中心主任邓金龙告诉记者,计算碳汇量要分别对5个碳库的量进行计量监测。碳会固定在不同地方,每一个地方都称作一个库,分别是称作地上生物量的树木和草、地下生物量的根系,以及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只计算前4个库的情况。土壤碳汇虽高,但在碳汇造林计入期的20年内变量较小,加之计量监测成本高,所以,一般都忽略不计。
  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碳库分布有很大不同,如在非洲西部,活的生物的碳库储量占总储量的69.5%,土壤占25.2%,其他占5.3%;而在亚洲,活的生物的碳库储量占总储量的42.9%,土壤占49.7%,其他占7.4%。
  “在计量过程中,还要减去碳泄漏的部分。”邓金龙举例说,“如果营造一片碳汇林,已测知这片土地在不营造碳汇林的情况下,规定年限内自然可吸收碳汇1吨,在营造过程中由于造林、抚育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排放了1吨二氧化碳,那么在计量这片碳汇林的碳汇时,必须减去这2吨。”
  “做林业碳汇项目,与国内其他减排项目相比,程序繁琐,运行复杂,时间比较长,技术标准比较高。而做成后真正的第一笔收入,要等到由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根据实际吸收和储存了多少二氧化碳的量才能获得,以后每5年还要监测一次,分期取得收益。比如风电,可以很清楚地算清减排多少碳,但是相比而言,森林很难算,不同的树,不同树龄、不同区域,吸碳量是不一样的。”邓金龙说。
  当心!不法集资者设碳汇“投资”陷阱忽悠公众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特别提醒公众,在林业碳汇宣传如火如荼的当下,“投资”陷阱无处不在。由于人们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以及国际碳贸易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碳市场的规则不了解,一些不法集资者故意夸大宣传,设下投资陷阱。
  如果是用于交易的碳汇,必须按照碳汇造林严格的技术规定去计量、监测,并且需要有资质的单位去实施。
  “公安部已经将利用林业碳汇为由向全社会集资造林进行非法的行为列入了经济刑侦的范畴了。”李怒云强调说。
  总之,不管是计量监测我国的碳储量,还是用于国际间的碳交易,计量和监测的科技运用,为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