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专家聚首南理工研讨绿色低碳交通

发布日期:2011/10/24 8:41:48 作者:张晔 王亚… 出处:科技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晔 实习生王亚静)中国高铁走过了一个怎么样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高铁怎么发展,现在我国的动车及地铁相关关键技术怎么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是什么?电动汽车什么时候能飞入寻常百姓家?10月15日,由来自国内产学研用各方300余专家在南京理工大学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的热点技术及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

  同济大学胡用生教授认为,将来中国高铁的发展必定将大有作为,但是简单的模仿并不能带来技术创新,中国必须采用引进技术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同时,国内的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高速列车在紧急失误下的安全可靠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铁事故就是在信号出现故障后,采用人工控制而造成的。如果能够增强高速列车的安全可靠性,建立主动防震体系,在列车发生碰撞后尽可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南京理工大学彭富明教授认为,与轨道交通发展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新能源汽车势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还有很多。单就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瓶颈就是电池问题。以电动大客车为例,整车价格若为200万,电池达60—70万元,比传统汽车成本增加了2—3倍。如果能解决好电池组均衡性,提高电池的充满速度及对电池实际容量估算的准确性,同时降低电池的成本,那么电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也会指日可待了。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已经在轨道交通大功率电气牵引、直流供电与保护、自动驾驶信号与控制、自动捡售票系统以及线路规划与维修保障问题开发了许多核心技术,并逐渐投入应用。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