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技术 >> 正文

低碳技术营造宜居城市

发布日期:2011/12/19 10:41:47 作者:潘锋 出处:科学时报

城市是具有高强度社会经济集聚效应和大尺度人口、资源、环境影响的地球表层微缩生态景观,虽然城市面积占地球表面积不到1%,但却消耗了世界约75%的能源。出席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为主题的409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从二氧化碳排放源来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热点和重点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的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在题为《城市生态健康与生态品质建设》的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城市生态健康是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包括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生产与生活环境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低碳发展技术与宜居环境建设”的中心议题讨论中,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耿涌指出,作为东北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沈阳在面临历史地位复兴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大量的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减少煤类能源所占的份额,增加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供热和供电用煤入手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通过技术改造、能源结构调整等提高相关行业的能源产出率,以实现沈阳市低碳发展。
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物质流管理研究所教授Peter Heck认为,以零排放为重要目标的物质流管理,能帮助人们从应对自然资源稀缺、气候变化、高速城市增长与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寻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改进和深化物质流管理,要考虑能源、材料和资金流之间的相互联系,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规划。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戎安认为,低碳生态人居城市的营造目标是寻求生态环境健康,经济蓬勃高效,社会和谐文明和区域协调融合,因此在宜居城市的设计上,要结合自然的低碳生态人居营造艺术的方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等。有关专家强调,应提倡坚持“适地适群落”原则,利用近自然生态恢复手段构建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及“地标性”生态系统,以其高自然度、高生物多样性、低造价、低管护等优点,可有效实现节约型生态型宜居城市建设。
与会专家认为,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包括高强度人类活动胁迫下城市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人居物理和社会环境的健康,产业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健康,以及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已成为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