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绿色低碳,开启广东未来
发布日期:2011/12/19 22:50:55 作者:谢庆裕 出处:南方日报
低碳发展,广东实践。
就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历经周折终于在落幕前达成减排承诺之际,广东低碳省试点已稳健起步一年有余。
去年8月,国务院批准包括广东在内的五省八市启动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低碳试点省,同时也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深圳)的省份,备受瞩目。今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殷殷寄望,广东要以国家低碳省试点建设为契机,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
曾有人认为,以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增长起家的广东传统发展模式,一旦遭遇低碳转型,恐怕难以为计。
一年后,广东以如此答卷回应了质疑:GDP将跨越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万元,在转型升级渐入佳境、连续多年平均GDP增速超12%的同时,今年前10个月,单位能耗再下降3.13%和5.07%。广东单位GDP能耗全国第二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全国第一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如此论述“低碳与转型”的关系,“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理清思路,率先探索,务实推进,实现低碳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低碳试点一年来,广东的实际成效有力地印证了汪书记的论断。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转型升级,每每引领改革之先的广东,再次以新一轮经济发展探路者的角色,开启着中国低碳发展的未来,吹响了构建“幸福广东”的绿色号角。
优化能源结构,能耗源头掀起绿色春风
11月24日下午,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沿着西气东输二线6811公里的管道,抵达广州向南粤供气。随着这段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贯通,每年将有100多亿立方米的“土气”输送到广东。未来天然气“全省一张网”工程将全面推进,天然气利用范围将扩大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
这是广东通过构筑绿色安全的能源防线,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缩影。能源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把能源结构“变绿”无疑对减碳最为有的放矢。正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所说,广东的低碳试点情况在全国处于靠前位置,与能源结构比较优化密不可分,一方面从省外调入天然气、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新能源。
这从一组组数据可见一斑:广东省内风电装机总容量为76万千瓦,5年来增长了6倍;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规模是5年前的6倍。我省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03万千瓦,在建容量1098万千瓦,均为全国第一。
总计起来,“十一五”期间,广东非化石能源发电机组累计发电2700亿千瓦时,替代原煤约1.1亿吨,仅这一项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亿吨。
一方面是能源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对原有能源的优化也大刀阔斧。“十一五”期间,广东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221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目前,在广东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23.4%上升到2010年的32.7%,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35.5%上升到2010年的43.1%。这对“十一五”广东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贡献巨大。
而据省发改委透露,今后,我省在优化能源上还陆续有“大手笔”:进一步开发沿海陆上风能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加快推广光伏发电应用,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适度发展生物能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培育发展地热、海洋能、氢能等其他新兴能源。
借力转型升级,实现低碳与经济双赢
如果说优化能源结构主要着眼于降低碳排放来源的“输血”,那么如何实现减排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则关乎广东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造血”。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较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未来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期。
在这种形势下,低碳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潘家华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广东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并且一直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广东的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GDP的碳排放低。”
在专家看来,建设国家低碳省试点不仅是保障实现国家下达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迫切需要,更为广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创造了重大机遇。
目前,培育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成为我省产业低碳化路线图的两大工作抓手之一。广东明确提出重点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取得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百强项目建设。
除了在新兴产业布局上高瞻远瞩,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也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要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按节能、生态的要求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低碳省试点一年来,节能家电、绿色食品、低碳陶瓷……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广东一批优势传统产业走向了低碳转型之路。同时,通过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严格把关,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被挡在门外。
一系列转型升级调结构的举措之后,广东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6.3∶50.4∶43.3调整为2010年的5∶50∶45。到2015年,广东将初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展望未来,南粤转型升级的脚步并不会停止。“十二五”期间,广东将进一步加强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低碳领域加强科技公关和产业布局,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为了让产业升级发挥更加集聚的低碳示范效应。广东还将选择几个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全省低碳转型探索有益经验。
探索创新机制,让低碳发展生生不息
有了前瞻的产业布局,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让低碳发展成为顺应市场规律的可持续自觉行为?一年来,广东加快探索碳排放交易,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低碳发展的体制创新上找到了“钥匙”。
作为以较低成本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外推动低碳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近日更率先批准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机遇总垂青有准备者。事实上,一年前开始广东就将开展碳排放交易作为低碳试点工作的重点。在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过程中,推进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同时选择部分行业开展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碳排放交易所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监管体系、省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也在抓紧建立。
除了在国内碳交易上试水突破,我省还积极培育基于《京都议定书》的国际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近一年来新获国家批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21个,累计获批项目已达9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实践渐入佳境背后,是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支撑我省低碳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省财政设立了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相关体制机制基础研究和工作体系的完善。省科技厅实施“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低碳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省国土资源厅对符合条件的低碳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设立“绿色通道”加快用地报批;省物价局积极完善低碳发展有关价格政策,组织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
到2015年,广东将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正如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所说,广东在国家低碳省试点启动一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低碳试点服务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工作,对推动低碳发展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为我省深入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弄潮儿向涛头立。广东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市场机制引领的低碳之风,播下绿色的种子和希望。
总 策 划 杨兴锋 张东明
总 指 挥 王垂林
统筹 郭亦乐 朱桂芳 柳剑能
执行 陈韩晖 贾肖明 黄博华
采编统筹 姜玉龙 张 波
版式统筹 陈健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