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中国式斯特恩报告启动 研究未来40年国家低碳战略

发布日期:2012/8/21 5:50:54 作者:王尔德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低碳宏观项目”)启动。

  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开展的重大战略研究项目。

  “这是一个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的课题,目标是做好中国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低碳专家对本报记者透露,该课题从筹备到最后敲定,前后历时两年多,于6月正式启动,为期2年,预计到2014年收尾。

  该低碳专家进一步指出,从科研经费来说,它可能成为我国低碳领域投入规模最大的一个课题,财政部可能为这个课题投入过亿资金。目前,发改委气候司已下发通知,向相关部委和科研机构征集2013年课题的申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尚未提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报告,而英国早在2006年就发布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斯特恩报告》,有专家指出,这个低碳宏观项目应做成中国的斯特恩报告。

  课题预算或将过亿

  本报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今年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主持召开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

  在此次会议上,解振华指出,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开展的重大战略研究项目,应切实做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为我国未来长远发展提出大思路、大政策。

  8月2日,国家发改委向有关部委和科研机构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单位在8月14日之前上报项目申报书。

  《通知》指出,本研究项目通过全面系统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形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报告,对2020、2030、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确定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及政策措施;形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系列专题报告和政策建议报告。

  根据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内容和相关工作安排,2013年度重点支持开展以下方向的14个课题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国际环境研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低碳发展影响研究;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研究;全球碳市场研究;中国低碳发展立法研究;中国工业领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低碳城镇化问题研究;中国低碳发展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国低碳发展消费政策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区域政策研究;中国低碳产业政策研究;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中国碳汇潜力与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战略研究。

  “上述课题主要侧重于低碳发展的道路怎么走,包括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如何落实低碳发展两个方面,后者又细化为碳交易、低碳与工业、城镇化、投融资、区域和产业的结构等,大体上涵盖了低碳发展的主要内容。”前述低碳专家分析。

  “这项课题的整体预算还未确定,要根据项目的申报情况最后确定。”该课题项目申报的联系人、发改委气候司战略处处长田成川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多位低碳领域的专家却向本报透露,项目的整体预算由财政部出,课题经费可能过亿,或将达到2亿。本报发现,此项课题的预算之大,也可以从《通知》下发时所带附件《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3年课题预算申报书模板》得到印证。

  根据模板,在课题费中规定了管理费一项,规定管理费按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并分为预算在100万元以下、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不同的比例核定。这说明其中某些课题的经费可能在1000万以上。

  “从政策类的软科学研究来看,所需课题经费并不多,几十万的经费已经偏多了。科技部的973项目经费属于重量级的项目,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但业界和公众对973项目的科研成效多有质疑。”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共政策学者对本报介绍,而低碳宏观项目的规模比一般的973项目还要大。

  能否催生中国的斯特恩报告?

  对低碳宏观项目,业内人士喜优参半。

  “喜的是低碳研究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我国的低碳研究相对落后,一直处于跟着西方走的阶段和水平。希望这个大课题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而忧的是这个大课题的钱,到底怎么花,能否用在刀刃上,是否会像其他大课题一样,实际效果与预期之间落差较大。

  前述公共政策学者则指出,越是大课题,其效果可能会越平庸,典型的例子是此前环保部和工程院合作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课题,该课题从2008年启动到2011年完成,历时三年,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成果要点报告、四个课题组综述报告,以及二十九个专题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但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并不高,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成果既不宏观,也无战略,不少报告则近乎资料汇编,创新之处并不多见。

  实际上,近三年来国内各类低碳研究课题已经很多,业界期望低碳宏观课题能避免重复建设,推陈出新。

  对此,杨富强建议,从研究的主题方向也应做出调整,过去我们的低碳战略研究主要侧重于低碳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而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后,还应研究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要表现出怎么样的责任和领导力。“遗憾的是2013年支持的14个课题中相关的内容稀少。”杨富强说。

  此外,一位部委官员指出,国家既然可能投入过亿资金,那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中国学者的声音在国际上并不响亮,该项目能否催生出一份代表学术界的国家报告出来,类似于英国的斯特恩报告和澳大利亚的郜若素气候变化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带领多国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经过一年调研主持完成《斯特恩报告》,于2006年发布。《斯特恩报告》对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其核心就是从气候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来分析其与人类经济活动成本的关系。

  其关键结论就是: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则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成本和风险,将至少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该报告虽然不是第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经济报告,但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最大和最广为人知的报告,并讨论了气候变化的各种可能性。

  对照之下,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很多,也很大,“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没有中国的斯特恩报告,这值得我们反思。”前述部委官员指出。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