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生活 >> 绿色出行 >> 正文

新能源车推广还有拦路虎

Eedu.org.cn 作者:徐卫星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18
摘要: 有必要鼓励广大市民尽量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其中,新能源车的推广普及对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新能源车能担起绿色出行的重任吗?


 

本报记者徐卫星

作为今年“可持续消费宣传周”绿色出行系列活动之一,公益智库机构——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联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展示体验基地,相继举办了“新能源汽车科普知识讲堂”以及“新能源汽车试乘试驾”等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出席活动时表示,到2050年,全球机动车数量可能达到20亿乃至30亿辆,其中增量的90%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至当前的3倍,交通领域碳排放也将提高。

因此,有必要鼓励广大市民尽量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其中,新能源车的推广普及对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新能源车能担起绿色出行的重任吗?

“摇号难”拉升新能源车销量

消费者驾驶体验好过预期

在新能源汽车试乘试驾活动现场,汇集了多个北京市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及车型,包括腾势、荣威E50、北汽EV200、江淮iEV4、江淮iEV5、长安逸动EV、吉利帝豪EV、启辰晨风、比亚迪E6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

市民杨先生表示,他考虑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用摇号,之前已放弃过一次新能源车号,这次等摇到号后可能会购买。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选择新能源车是出于无奈,参与传统机动车摇号的人数逐年增多,摇上无疑是中彩。

市民李女士自2011年1月开始摇号至今仍未能中签,于今年5月购买了一辆比亚迪E5。现在,每天上下班往返30公里,十天充一次电即可。

“在买电动车之前,我是挺排斥的,觉得不如汽油车,但现在使用之后觉得非常好。”李女士表示,从驾驶体验上来说,新能源车与传统汽油车并没有太大区别,反而在百公里加速、噪声,特别是在使用成本上都更胜一筹。

她算过一笔账,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大概是传统机动车的1/3。“我家地库的充电费用是1元/度,百公里用电成本约12元到17元,而传统机动车百公里油耗在7升左右,跟加油的价钱比较,充电当然更节省。”李女士表示。

口碑效应成宣传主要方式

电池续航能力仍然是瓶颈

大部分受访的新能源车车主与李女士都有相同的观点,从买前的质疑再到使用后好过预期,促使他们成为推广新能源车的主力军。

能源基金会(中国)清洁交通项目主管龚慧明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现在买新能源车的大部分用户,信息来源主要是朋友、亲戚,对新能源车的信任不是看企业宣传,而是依靠口碑效应。因此,这也给汽车厂家提供了另一种营销思路——不妨通过更多的试驾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让信息更好地传导到需求客户。”

然而,虽然新能源车逐渐被市场接受,但仍存在一定的现实障碍。

在试驾现场,市民张阿姨认真地比较各种车型的优劣。她最为关切的是,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桩站点铺设问题。她认为,新能源车不能局限为市内代步工具,还应满足自驾游出远门的需求。

李女士就有过一次跨城经历,险些遭遇没电的尴尬。“我近期去过一趟天津,等到了天津后原本以为充电桩站点很好找,因为我装了很多搜充电桩的APP,结果去的第一个充电车位被传统汽车占了,第二个点导航到了是一片绿地。当时,电池电量就剩百分之十几,我心里特别慌,最后找到了一家北汽4S店才充上了电。”李女士说,续航能力特别是远程出行是她目前对新能源车不太满意的方面。就在受访前一天,朋友邀她去北京龙庆峡,她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公交出行。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新能源汽车推广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表示,目前中心正在做两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建设充电桩。北京市现在充电桩总数大概超过3.7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接近6000个。二是让充电桩信息和服务透明化。中心正在支持相应APP平台的建设,推进北京十几家充电桩运营入网注册,给用户提供查找、使用状态信息及支付功能。

牛近明设想,下一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开辟北京到天津、北京到河北两条充电桩铺设线路,让新能源车早日实现自驾游。

“虽然目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2万辆,且仅今年上半年增量已超去年全年,但新能源汽车也只占整个汽车市场的百分之一点几,仍处于起步阶段。”牛近明强调,为了进一步推广新能源车使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形成联动效应,政策要持续,企业和服务机构要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最终才能让消费者受益,并推动行业的发展。

电池淘汰高峰期即将到来

二次利用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2008年被称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有专家预测,新能源动力电池淘汰高峰期也即将到来,大约在5年以后就会出现大量换电池需求,届时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吨~17万吨。

“现在,关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二次使用才刚刚得到足够重视。很多企业都在打电池的主意,虽然不能继续作为动力电池来使用,但它可以作为储能和其他应用。”iCET主任安锋介绍,目前国际上已有企业在做相关研究,通过把淘汰下的电池重新组装用作移动充电站供调度使用,很好地补充了固定充电桩不足的问题。

龚慧明也表示,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电池在过质保期后,仍有相当多的充电余量可供其他用途。目前围绕电池重复利用等相关试点已经在推进,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在积极探索报废电池用作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调峰储能电池的可行性,以缓解某些地区放弃风电、光电严重的局面。

相比电池的再利用,龚慧明更担心电池到最终报废时的出路。“现存两个主要障碍:一是价值链未形成。铅酸电池有它的价值存在,经济链能够打通,但是目前锂电池还没有完全打通,在商业模式上还有待探索。二是在电池的梯次利用时价值难以评定。电池由很多模块构成,无法判断造成电池功能衰退的具体原因。”龚慧明表示。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