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中挪联手治理洞庭湖 | ||||||||
作者:屈金轶 刘… 资讯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 | ||||||||
本报讯洞庭湖的各类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的现状有望得到改观。昨日,中国与挪威在长沙正式签订保护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合作项目协议书。 洞庭湖特有物种濒危 “洞庭湖正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省环境保护局局长蒋益民介绍,洞庭湖是世界历史悠久的淡水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湿地生态结构,是长江流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区域,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但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鸟类的大量猎杀,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严重衰退,各类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如扬子鳄等我国特有物种,在洞庭湖已基本灭绝,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小天鹅、江豚等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目前,洞庭湖常见的水生与湿生植物近400余种,鱼类117种。 三大危险紧逼洞庭湖 三大危险紧逼湖区。蒋益民的观点引起了中挪双方参会人员的共鸣。三大危险表现在:一是湖泊调蓄功能衰退。长江及其支流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加上大量的围湖造田,致使洞庭湖的水面从高峰期的4390平方公里萎缩到现在的2700平方公里。二是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生物及鸟类的生息、繁衍、栖息空间减少,湿地植被减少。三是水污染负荷加重,洞庭湖存在富营养化趋势。 中挪联手治理洞庭湖 “小白额雁是中挪两国所独有的迁徙鸟类,如今这种北冰洋地区的鸟类不足3万余个,并且在进一步削减。”挪威环境部长哈雷德在签署保护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合作项目协议书时,强调双方联手治理洞庭湖的重要性。 该协作项目为期2年。挪威除提供350万元的资金物资资助外,双方还将通过部门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式形成一个交互式的合作系统,改善对洞庭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在洞庭湖生态功能区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让一个湖光山色、鱼跃鸟舞的洞庭再现。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中华环保世纪行系列报道之二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植物杀手”蔓延东洞庭 豚草 注重对河流的科学治理着力改 城市河流治理的“经济账”该 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症 京冀水权引争议 华北平原水资 人工湿地公园变污为宝 污水直排洞庭湖 我国湖泊即将 进行全面“体检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