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环境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环境问题
作者:王爱军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6

 

  青藏铁路的环保工作并未结束

  新京报:青藏铁路通车了。作为一个世界罕见的工程,又在生态薄弱的地区施工,你认为这条铁路在环保上有哪些创新意义?

  潘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重大工程项目中,青藏铁路工程对环保是最重视的。它的环保示范意义非常大。比如,它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了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青海、西藏两省区环保局与青藏铁路建设者签订了环境保护责任书,切实加强了施工期的环境监管。

  比如在错那湖沿线铁路施工前,先在湖边做好防护挡墙,然后在挡墙内施工,防止了弃土、弃渣、施工废水进入湖泊。还如,各施工单位对生活垃圾和施工废弃物集中收集、统一处理,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景观恢复工作。

  新京报:能不能说,到目前为止,青藏铁路的环保已经圆满完成?

  潘岳:当然不能这样说。第一,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远远没有到极限,青藏铁路将来面临什么样的生态问题,我们还要冷静观察;第二,我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远远没到极限,很多新的绿色技术都有待发展。现在只能说,青藏铁路在建设期的环保工作基本结束,接下来的工作是全面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新京报:火车开通,进藏人员将会大大增加,也会给环保带来挑战,你们将怎么做?

  潘岳: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人员和交通运输量都将明显增加,沿线矿藏资源开发强度也会加大;大量游客到沿线旅游、观光,随之带来沿线餐饮、旅店、汽车修理、加油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如控制不好,势必给青藏铁路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将及早组织编制青藏线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划,开展青藏线旅游开发规划的规划环评工作,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展旅游开发活动,防止旅游开发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此外,我们也将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准备工作。在青藏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几年后,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以上各项,我们早在去年就向所有相关部门、省市提出明确要求与具体建议。

  新京报:有人认为,在青藏高原这样的有些“世外桃源”色彩的地方,要保持本来的宁静,少搞建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以“游客审美”的心态,希望那里的人们清贫一生,你怎么看?

  潘岳:这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历史演变来找答案。人类社会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和“和谐自然”三个基本阶段。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时期,人类敬畏自然,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迫使人们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工业文明时期,贪婪资本与强大科技的结合,使人类将自然界变成服从于人类物欲的对象,人类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危机。

  现在,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就是正在确立的“环境友好”理念,它抛弃了古人“敬畏自然”中的神秘性,吸取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合理内核;也抛弃了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吸取了改造自然的积极因素。

  新京报: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高原人民永远生活在贫困状态,因此必须发展经济;但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那里的生态?

  潘岳:对。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最小化,将这种负荷和影响控制在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良性循环。

  新京报: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转变了吗?

  潘岳: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综观党和国家最近有关重要文件的规定,可以说我们国家在理论上已经开始从“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的转变。

  国务院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许多规定,已经明确反映出发展经济必须“尊重自然”的指导思想。例如,该决定要求: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决定还规定,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要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关于社会广泛关注的水能开发问题,决定规定:要有序开发水能。

  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这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措施。它体现了“尊重自然”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

  然而,任何思想理论的落实都必须有实际的制度来支撑,接下来最严峻的任务,就是怎么在制度上实现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转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周生贤: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
    举手之劳,就能保护环境
    杨富强: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目
    周孝正:当今中国环境问题以
    戈尔拍纪录片关注环境问题 欲
    第二届中德环境论坛聚焦紧迫
    浙江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电影业环境问题被关注 环保影
    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环保领域是公众参与的最佳切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