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生态旅游:是真绿还是漂绿?

Eedu.org.cn 作者:刘国伟    资讯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5
摘要: 广大游客想通过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生态旅游自然人气大旺。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伪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词。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纷纷打出生态旅游的口号,希望借此带动当地的发展,把青山绿水“变现”。广大游客也想通过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生态旅游自然人气大旺。然而,市面上有不少“伪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大堡礁潜水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王牌项目

生态旅游的全球共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业界在提到“生态旅游”一词时,并没有口径一致的定义和标准。著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也仅仅是在其官网上,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开发并利用自然环境中所保留的魅力生态资源,同时以此促进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国际生态旅游协会认为,所有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遵循五大原则:

1.在旅游过程中极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2.加深对环境和文化的认识及提高对环境和文化的尊重;

3.向游客及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业主提供积极有效的经验与帮助;

4.能够为景区当地的人民带来经济收益;

5.提高对来自不同国家人们的政治及社会背景的了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则认为,生态旅游是“到自然区域开展负有环境责任的旅行,以享受和欣赏自然,同时来访者的影响要少,并维护当地民众的社会经济福利”。还有很多组织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阐释,意见并不完全统一。但综合起来,可以说这些定义包含了几个共同的要素,如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回报当地民众和开展环保教育等。如果一个旅游项目包装精致,但是缺乏这几个共识性的要素,我们就要当心对方是不是玩概念,或者是用伪生态旅游来忽悠消费者买单。

波阿斯火山口是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胜地

生态旅游未必都绿色

之所以说有些生态旅游经常不够绿色,是指在开展具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时,有些企业和组织只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旅游对环境和经济的消极影响,这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现象和难题。

多个数据来源称,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板块,其好处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乘数效应(即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也就是说,通过生态旅游,当地的原料、产品和劳动力得以利用,所得到的利润也在当地累积起来产生效益。例如,2004~2005年间,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旅游带来的间接收入高达5亿美元,还增加了数以千计的间接工作机会。

发展生态旅游无疑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压力,例如,要为旅游者建污水处理厂、卫生设施和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的住所,这都消耗了当地有限的资源。当来访游客数量过多,当地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要求时,就会发生污水污染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威胁当地人饮用水安全等风险,这种事情在东非一些国家的公园里经常可以见到。

此外,消极影响有时也反映在生态旅游区的民生上。例如,在津巴布韦和尼泊尔的安纳布尔那地区,九成以上的旅游收入流入国外跨国公司口袋中,当地社区却连5%都享受不到。另一个反面典型是南非,一些当地民众因为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而失去土地,离开家园,其基本权利被侵犯。与此同时,当地却用大量资金投入公关,以平息影响。

2012年 《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 前十名

哥斯达黎加给生态旅游打分

旅游业有种说法,认为哥斯达黎加是生态旅游的先导者,是少有的真正的生态旅游国家。上世纪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乱,使中美洲国家的旅游业发展缓慢,随着和平降临,哥斯达黎加的旅游业在过去20年一飞冲天。

人口只有494万的哥斯达黎加,其旅游产业勃兴于1987年,1999年访客达到了103万,2012年达到234万,弹丸之地容纳这么多人的确惊人。即便如此,在2012年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环保绩效量化报告)里,哥斯达黎加仍居美洲第一,世界第五。能有如此佳绩,部分原因是哥斯达黎加在地理上占尽地利,气候好,离美国近,但更主要是该国在生态旅游方面下了很多真功夫。

哥斯达黎加的国家公园面积很大,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拓展,70个受保护地区占全国版图的21%。见多识广的导游们的解说和富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各种宣传手册,让游客们在见识到云雾森林自然保护区和红金刚鹦鹉之美丽的同时,也上了一堂优质的环境保护课。更重要的是,哥斯达黎加运作了自己的“可持续旅游认证”(CST)项目,以平衡旅游产业对地方环境的影响。该项目聚焦公司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同当地社区生活质量之间的互动,用一套打分系统来衡量旅游公司开展业务的可持续程度,0分最差,5分最好。这套评价制度对生态旅游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当然,由于哥斯达黎加的游客实在太多了,一些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越来越脆弱。而且,尽管当地经济收入增加了,更多元化了,就业率提高了,但当地人从生态旅游中得到的收入比例并不高。这些问题都是哥斯达黎加生态旅游业今后要着力解决的。

约旦:放牧只是旅游景观

约旦王国的生态旅游,最早可追溯到1966年,当时的侯赛因国王建立了皇家自然保护协会。该协会为推动生态旅游功不可没。1993年,约旦建立了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达纳生物圈。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约旦实施的一项试验性生态旅游项目,赢得了德国旅游协会的最高奖。联合国文件显示,在约旦绿洲生态保护区中,被雇用的工作人员全部来自当地,没有外界专业公司操作;当地人在保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自己开发了特色旅游项目,从中获得了足够的经济收入。

2004年,约旦旅游局发布的生态旅游小册子上,有给来访者的7点指导性建议:

1.尊重当地社区的文化和传统;

2.购买当地产品;

3.节省能源;

4.遵守保护区规章;

5.节约用水;

6.勿使用天然水源,因为可能不干净;

7.不要独自在黑暗中行走。

除了宣传这些规则,约旦的生态旅游更注重发挥当地社区的作用。

约旦认为,地方社区的参与是生态旅游项目成功的关键。使当地民众发挥作用就是创造就业机会,许多当地人或带团旅行,或在旅馆、餐厅工作,或帮忙运送人员和物资,能使用体力劳动的场合就尽量用人工,少用机器,以减少环境压力。社区成员以往主要靠打猎和放牧为生,如今工作多元化后的生活水平更高了,打猎放牧也少了。放牧一度被视为可持续产业,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牧区扩大,草场压力变大,所以牧区减少了,放牧更多作为一种旅游景观而存在,从而保证旅游者能在约旦看到牧羊人。

约旦的生态旅游也未能免受游人如织之苦。例如,在著名的瓦迪拉姆保护区,随着道路、电线和酒店的激增,垃圾量也增加了。此外,尽管贝都因人居住的地区有了饮用水和供电,但是官方在做出事关当地人生活的决定时仍常忽视当地社区的意见。一个好消息是,2012年全球环境基金组织认为,尽管约旦生态旅游区存在伐木、过度放牧和打猎等问题,但上述问题在过去10年已显著减少。

达纳生物圈是约旦皇家自然保护协会为保护和研究当地植被和动物物种而建立的,是约旦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占地320平方公里,以崎岖不平的壮丽自然美景而知名。

美国黄石:每年景点只开5个月

美国是世界旅游业大国,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在景区维护、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表现成熟。美国大部分景区都注意保持原生态,很少见到人为搭建的建筑,人行的楼梯和道路能省就省,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原貌,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的人为破坏。

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公路”之一的加州1号公路,只允许15座以下的车辆通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道路桥梁的承载负担,也控制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保护沿途自然环境起到很好作用。

建于1872年的黄石国家公园是生态旅游的范例,为了保持景区内动植物的自然生态不受破坏,景区大部分景点一年只开放5个月。让黄石国家公园的员工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园方鼓励所有雇员参与对游客的环境教育活动。

美国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

夏威夷:生态旅游认证门坎高

作为世界顶级度假胜地之一,夏威夷坐拥2.5万多个物种,其中一些是地球上其他地区没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每年超过800万人来到这里,哈诺玛湾每天接待3000名潜水者,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因此承受巨大压力。有人统计过,众多涂抹了防晒油防晒霜的游客聚集在这里,每年遗留浸染在海滩上的防晒化妆品重量可达上千吨!由于长期受到游人过多、过度使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夏威夷又被称为“世界濒危物种之都”。

成立于1995年的夏威夷生态旅游协会,为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在2011年发布了第一个生态旅游认证计划:旅游经营者要想获得认证,必须按标准严格履行环保承诺。

截至今年2月,已有20多个旅游运营商通过了认证。此外,当地旅游组织还对游客开展生态教育,提升其环保意识。例如,名为“安全珊瑚礁”的环保活动,号召游客尽可能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放弃使用化学防晒霜,穿长袖衣服戴上帽子遮阳,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间在阳光下暴晒。

夏威夷又被称为“世界濒危物种之都”

泰国达差岛:关闭海岛恢复生态

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占该国GDP的10%。今年5月,泰国官方的一项政策受到旅游爱好者关注:著名旅游胜地达差岛今年10月15日就要关闭了。出台如此决绝的措施是为什么呢?

原来,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的达差岛接待能力很有限,岛上的海滩一次最多只能接纳70人。但在旅游旺季,岛上一天要接待1000人。岛上小吃摊密布,人声鼎沸,种种弊端和陋行见诸报端:游船在珊瑚礁抛锚,导致稀有珊瑚品种死亡;游客为了拍照,将岛上特有的鸡蟹轰出洞来,更有甚者直接摧残小蟹和黄金淡水蜗牛。小岛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所以,泰国有关部门宣布,除两处深潜区开放外,达差岛海滩区域及绕岛珊瑚礁将无限期封闭,以恢复海岛生态。

其实不只是达差岛,定期关闭一些旅游景点是泰国旅游管理的常用招数。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几乎所有的国家海洋公园从5月中旬到10月中旬,都要对外关闭一段时间。泰国这种“铁腕”管理生态旅游的举措,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网民的理解,叫好声颇多。

达差岛的海滩承受能力很弱,一次最多只能接待70名游客。

黄山首创景区“轮休制”

相对于国内一些景区竭泽而渔的做法,世界自然遗产黄山景区的“轮休”,无疑是一大亮点。笔者曾两次游黄山,都没登上天都峰,因为都恰好赶上天都峰被关闭。

原来,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黄山景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中。天都峰、始信峰等几大景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现象: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岩石沙化,黄山松生长受到危害。黄山的资源保护专家们于1987年10月首创景点“轮休”制度,每个轮休期3至5年。

近30年来,黄山已先后对莲花峰、狮子峰、丹霞峰、天都峰、始信峰等多处景点实行封闭“轮休”。这一做法使黄山的自然资源得以保护,也让许多游客来了之后,还想再来。

然而更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往往用贴生态旅游标签的方式进行自我“漂绿”。这种做法不分国界,国内外都有。

在国内许多景区,因为大建酒店、房车营地、停车场、商业街,铺设宽阔的水泥路面等,旅游资源被严重损害和透支。2016年有数据显示,因开展所谓的“生态旅游”,国内自然保护区有22%的环境受到破坏,11%的生态旅游资源出现退化,44%的景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这些都是走了生态旅游毁生态的弯路。


(本文写作中参考了《生态旅游——镜像与现实》和《夏威夷可持续旅游:从群山到珊瑚》等文献,以及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维基百科等网站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