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环境道德教育应成为环境教育核心

Eedu.org.cn 作者:李军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28

   编者按

  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解决环境问题应具备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提出,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作为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此次采访了长期从事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柴艳萍,就如何让环境道德教育成为一种素质教育、社会教育提出建议。

  ◆本报记者李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此,长期从事环境伦理研究的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柴艳萍教授表示,实现绿水青山的关键在于厚植绿色观念,这就需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通过环境道德教育唤起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良知,培养生态人格,将生态环境保护变为人们内在的修养和信念。

  为此,《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年)》明确强调,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研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等。

  环境教育德育为先

  环境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针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为了培养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所负有的道德责任而进行的教育,并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其基本行为准则。

  柴艳萍表示,环境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唤起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良知,培养生态人格,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观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环境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格教育、全球教育、终身教育、生存教育、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统一。

  那么,在环境教育中,环境道德教育应该居于怎样的位置?

  在柴艳萍看来,环境道德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从内容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划分,环境教育包括了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规教育、环境道德教育3大部分。而环境道德教育从伦理学的角度阐明人与自然关系,指出人应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保护环境,最终谋求人类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因此,在环境教育的3个内容构成中处于最高层次。

  1997年,原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1996~2010年)》第一次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道德教育正式被提出。

  但是,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环境道德教育水平还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环境道德教育历时尚短,还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甚至在环境学界,也未形成普遍的共识。

  专家表示,导致生态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人们环境道德意识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德育的根本功能在于育德

  当下,生态破坏严重,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短板。柴艳萍表示,破坏环境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不是因为没有法律法规等外在的硬性约束,也不是人们不明白道理、不知道要求,而是没有将这些制度和要求由外在的知识和规范变为内在的修养和信念。

  “要改变这种状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比阐述道理、制定法律更重要,也更迫切。”柴艳萍解释说,环境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可以不断提高环境道德认知、陶冶环境道德情感、锻炼环境道德意志、确立环境道德信念、规约环境道德行为和养成环境道德习惯,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柴艳萍看来,环境道德教育的提出是道德教育的突破。

  她向记者表示,在环境问题没有突出之时,自然界并没有被纳入道德关怀的视野之中。因此,人类也就很少关注自身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她进一步指出,虽然也有不随便吐痰、不乱扔乱摘等环境美的道德规范,但只是从“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角度提出的,仅仅是作为社会公共场所中一般的公共生活准则,在整个传统道德教育中属于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即人与人相处的底线伦理。

  此外,“环境美”中的“环境”,主要指的是人居环境,涵盖面极小。当今环境伦理学倡导的环境道德,则被公认为“高素质”“高境界”,因为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环境道德考虑的是人的终极问题,即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

  柴艳萍强调,环境道德教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的设置。因此,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构建层次清晰、内容完善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环境德育根本目的是践行环保

  有调查显示,83%的中学生知道环保的价值和意义,94%的中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环保基本方法,如不乱扔垃圾、不向江河排放污染物、不吃野生动物等;98%的中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环保活动。

  但调查也显示,他们中大部分人尚未充分形成环保责任感,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这说明,在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素质和环境道德意识的同时,要重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道德实践能力和行为养成。

  柴艳萍表示,环境问题是由环境实践引发的,一切环境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们选择环保行为,进行环保实践。因此,环境道德实践教育理应是环境道德教育的最重要内容,要让人们在环境道德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类活动,比如发展生态产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施绿色营销和进行绿色消费等。

  她建议,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熏陶、公众参与、社会支持”的环境道德教育组织推进新格局,在学校、企业、家庭、社区和农村全面推动环境道德实践教育。

  学校是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建立完善的学校环境道德教育体系是其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这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是多学科渗透,将环境道德教育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价值。其次是单独开设环境道德教育专题课、选修课,如《环境伦理学》《环境道德教育专题》《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等。

  近些年,体验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野外郊游、采集动植物标本、进行环境污染调查等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和行为。如武汉市大兴路小学学生多年来坚持开展“保护母亲河汉江荆楚行”考察活动,对湖北省境内的汉江水质及水域环境进行调研考察,并形成调研报告送给相关政府部门。

  提高企业的生态道德责任,是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柴艳萍建议,通过员工职业培训、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企业环境道德宣传及企业环境道德制度建设等,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道德意识,规范企业行为。

  同样,家庭教育是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柴艳萍表示,应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子女的环境忧患意识,如带他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布置特殊作业,让他们开展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等。同时,以言传身教培养子女良好的环保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他们对自然的情感;鼓励子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在家庭生活的细节上重视环境问题,如少用洗衣粉等化学日用品,提倡一水多用等。

  针对社区的环境道德实践教育,柴艳萍表示,可打造和推广绿色生态社区建设典型,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环境道德素质,如培养人们爱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道德意识。还可以通过推广社区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实施环境道德行为。

  此外,柴艳萍还强调,环境道德教育不应忽视广大农村,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因此,应该完善教育平台,搭建丰富多彩的符合农村实际的教育载体,加强农村环境道德的教育。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