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建绿色基础设施 降低洪水风险

Eedu.org.cn 作者:斯蒂芬·劳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7
摘要: 今年的夏季暴雨天气对中国长江流域城市的影响尤甚。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表明当前的水利工程方法还不足以抵御洪涝灾害。究其原因是因为地方防洪体系崩溃且缺乏有效的流域管理,从而导致洪灾影响被进一步扩大。

斯蒂芬·劳(Stefan Rau)

◎纵观中国当前多数城市,当务之急仍是投入到“绿色基础设施”中

今年的夏季暴雨天气对中国长江流域城市的影响尤甚。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表明当前的水利工程方法还不足以抵御洪涝灾害。究其原因是因为地方防洪体系崩溃且缺乏有效的流域管理,从而导致洪灾影响被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要适应洪灾和水资源短缺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自身就需要不断创新。

中国研究水利工程技术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在河流沿岸修建混凝土墙和石砌堤坝、修建地下排水管道等系统和标准却屡屡失败。即使提高这些墙和石堤的高度,或者修建更多地下管道之类的系统工程,这些“灰色基础设施”仍然无法有效保护城市。气候变化和气候的多变性可能会引发更多特大暴雨。

纵观中国当前的多数城市,当务之急仍是投入到“绿色基础设施”中,以及覆盖全流域的洪灾风险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基础设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管理暴雨雨水并减少洪灾。例如,巧妙地规划和保护城市绿地能够保留雨水,避免暴雨淹没道路和建筑。此类绿地包括受保护或经过生态修复的天然河漫滩、天然洪道、湿地、潟湖和湖泊。在设计上,河流沿岸公园的地势低于常规水位,且设有缓坡,可以留住雨水,避免雨水径流造成损害。下沉公园的地理位置对于蓄洪极为重要,绿色屋顶也有利于增加城市应对暴雨雨水的能力。生态调节沟是小型景观型排水渠,有利于保留雨水、保证流量以及雨水向地下渗透。

诚然,规划好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洪灾风险,还有利于城市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水资源,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此类绿地能够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创造出许多其他效益,包括提供居民休闲和社区设施、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污染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露天绿地也是保持动植物生态多样性的栖息地,公园和滨水绿地还能提升周边房地产价值。 这些都证明,绿色基础设施是能够降低洪灾风险的高度统筹的双赢措施,尤其适用于新规划区的综合性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统筹。

随着大量洪水沿洪道倾泻而下,洪水暴涨严重加剧,防洪墙和石堤等上游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甚至会使下游损失更为惨重。然而,作为当地经过精心规划和管理的物理干预措施,绿色基础设施不但能够降低城市地区的洪灾风险,也不会加重对下游城市造成的影响。

此外,为有效保护上下游地区,还有必要采取更综合、规模更大的方式来降低洪灾风险。为了有效地降低风险,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也积极助力亚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到2020年,亚行每年将在这方面提供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为抵御洪灾,亚行提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各省市县之间、甚至视情况在国家之间建立河流流域洪灾风险管理合作伙伴关系。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认识到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和引入河流全流域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正在开展一项“海绵城市”计划,要求城市制定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涉及16个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指整个城市像海绵那样吸水、集水、蓄水、滤水、净水,并将雨水缓慢释放到河流和地表。虽然有了这些计划,但至关重要的仍是果断采取行动,确保这些办法成为新的规范,并得到广泛充分的应用,从而有效抵御洪灾和管理干旱,将自然生态系统纳入解决方案之中。

在全流域洪灾风险和综合水资源管理合作伙伴关系中嵌入绿色基础设施、智能预警系统和灾害响应计划,将使城市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亚洲开发银行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