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救灾:专家提出“五建议”
本报成都5月20日电(记者朱会伦刘廉君)针对灾后急需安置数百万受灾群众居住的紧迫问题,今天下午,科技部抗震救灾前线联络组和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的20多位专家针对受灾群众应急安置的科技产品、技术服务,建言献策,提出了5条建议。
安置是个难点,专家们建议应尽快采取搭建简易篷、工棚和建造低价简易房,因为建造这些房屋成本低、速度快,可及早解决受灾群众安置的燃眉之急;针对安全饮水问题,专家们建议,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应发放饮用水应急试剂,注意检测地下水饮用安全,并注意采取水安全的消毒措施;专家们建议要特别重视疫情的预防,采取必要措施在灾区安置区域熬制防治疫情的中药汤和发放中成药进行疫情防治,必要的地方可请大学、科研院所提供支持;环境是受灾群众安置点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专家们建议应采用过氧乙酸等药品对安置点环境进行消毒。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应加大无人驾驶飞机搭载摄影相机进行航空摄影技术的使用力度。在此之前,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使用无人驾驶飞机搭载摄影相机进行航空摄影,成功获取了震后北川县湔江沿岸、安县茶坪河、绵竹市汉旺镇、什邡市洛水镇等地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精确到0.2米),识别出安县茶坪河和湔江北川段上的多处堰塞湖。从这些数据中提取了大量的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可靠的分析数据。因此,专家们建议加大这一高技术的使用力度,在青川县清江流域、安县仙子河等地区开展航影拍摄,以实时监控。
Tags: 汶川,地震灾害,科技救灾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
光明日报:众志成城 顽强拼搏 全国学子:我们和你在一起 悲伤,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布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最新数据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汶川大地震 中国环境报:让我们为死难同胞默哀 抗震救灾 心系汶川 因为爱,这里没有“孤岛” 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国务院公告: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网络公祭活动18日下午举行 专家称未来一段时间成为预防疫情的关键时期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