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防范余震,我们能做什么

Eedu.org.cn 作者:张翼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3

  截至22日10时,四川地震台网监测到的余震有7138次,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达26次,6级以上地震4次。

  未来还会不会出现强余震?防范余震,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专家:从7138次余震中搜索地震神秘规律

  “这次汶川8级大地震震级高,且地层的破裂方式是逆冲型,能量释放比较复杂,衰减比较慢。有感地震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月。发生6级以上余震可能性也存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告诉记者。

  孙士鋐说,大地震能量充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但余震也有强有弱,比较小的余震只能引起轻微的地面震动,不容易引发灾害,而强余震则很可能引发受损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或倒塌,造成新的伤亡。因此,强余震的预测和防范是重点。

  “地震衰减的规律性比较复杂。余震预报,就是要根据地震序列演化的过程,分析断定余震的规律性。”孙士鋐说,“现在地震专家每天加密会商,跟踪地震序列,分析研究这个地震序列的特征,提出尽量准确的强余震预报。”

政府:加密地震监测谨慎发布每一个强震预报

  强余震发生前,往往会有地变、地电、地磁、地下流体等前兆信息出现,密切监测这些信息,是成功预报余震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31个省都建立了数字化大动态的遥测地震台网。有400多个地震监测台站实时监测着地震震情的信息。有400多个数字化的地震前兆信息观测台站,24小时监测着地变、地电、地磁、地下流体等异常变化信息。而且全部仪器设备IP化,能够实时将信息通过地震行业的信息网络汇集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本次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迅速在灾区调集1000多名工作人员加密震区的地震流动监测,目前已经架设了60多个台点,严密监视地震活动。中国地震局已经汇集全国强震动台网主震触发的强震动台站记录,以这批数据为基础,绘制了汶川地震主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根据专家预测的未来强余震地点和强度,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和房屋破坏,地震专家编制了强余震影响范围预测图,分别研究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于19日发布了近期可能要发生较强余震信息后,有关部门紧急行动,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加强交通、电力等生命线工程的防范措施。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每天在北京和四川两地都同时进行地震专家的会商,然后交流会商结果,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政府会谨慎地发布每一次强余震的预报。”孙士鋐说。

提示:防范汶川大地震的余震有四个关键点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提示防范余震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是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该区存在大量山体滑坡、崩塌、滚石、堰塞湖、水库等隐患,加上灾区最近几天降雨不断,一旦强余震发生,这些隐患很可能引发交通堵塞、水灾和新的人员伤亡,必须尽早采取防范措施。

  二是防范房屋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过后,余震很多,为保证人员的安全,首先应对房屋进行初步鉴定评估,经鉴定为危险的房屋及有待进一步鉴定的房屋,应远离。在搭设临时避难设施时,应选择安全场地,避开危房,远离危险源。对室内燃气管道、用电设备等,应确保安全关闭,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三是房屋的位置和受损程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位于滑坡体上或位于滑坡体下方的房屋非常容易遭到重大破坏,不要居住。对于没有受到损坏、损坏较轻且远离次生灾害源的房屋,可以入住,但要采取防范措施。居住在平房的人员,要打开门窗,提高警惕,感到地面震动及时逃离房屋;居住在楼房的人员,要提前有所准备,如果遇到地震不要采取跳楼、坐电梯等避震行为,可紧急伏在床下、小跨间房屋里或蹲伏在两个桌子中间等狭小空间,待震后迅速撤离。

  四是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地震和强余震危害的认识,引导群众和本单位人员有效避震和稳定社会;加强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培训,提高老师和学生躲避余震的意识和技能,以便于强余震发生时有组织避震,减少伤亡。(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刘杰孟丽静编制新华社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余震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