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震后需严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Eedu.org.cn 作者:李钊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9
   5月21日,应记者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瑜接受了本报专访。他就地震预报、震后注意事项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王瑜教授指出,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引起了山体岩层的大面积松动,加之川西地区多山多水,在抗震救灾中要严密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短期地震预报很难实现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震的预报是很困难的。现在的地震预报技术也只是通过地下和地表的一系列探测仪器,来监控水位、地电、氡含量、电磁辐射等的变化,作为预报地震的参数依据。通过上述观测手段,结合多年的观测经验和古今地震活动规律及地表活动构造的研究,就中长期地震做出整体预测是可行的,但是短期临时地震预报的准确率仍然并不高。

  四川龙门山地区是地震多发区。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四川有轻微震感;而同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就相继发生了两次里氏7.2级的强烈地震。该地区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后强烈的向东挤压区以及相对稳定的四川地块的西缘,处于稳定和非稳定的交界地,是极为强烈的构造活动区。近些年来,汶川及其西南的鲜水河断裂带其实一直处在波动中,不断地发生大小地震,地震和地质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1997年,西藏发生里氏7.5级(也有报道为7.9级)的玛尼地震;2001年,昆仑山发生里氏8.1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震级都比较大,但是因为远离居民区,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小。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中国人烟密集地区长时间进入大地震的平静期,而时间间隔越长,地震应力的积累越大,这意味着下一次地震的破坏性就可能越大。所以预防地震应该警钟长鸣,尽管目前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比较困难,但有的时候应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为一旦在人烟密集地区发生地震,就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震后需严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堰塞湖是山区地震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目前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几十处堰塞湖,对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国家已经对其严密监测,随时预防险情出现。但必须看到,堰塞湖虽然潜在危害巨大,总还可以想各种办法预防,比如加固堤坝、引流缓排等,而地震后出现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才是真正危害巨大的灾难。尤其在四川山水较多的西部地区,地震之后,很多山体和岩层都出现了裂缝和松动,一旦有雨水冲刷或是爆发一定规模的余震,就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四川西部地震灾区地质情况复杂,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发,在救灾过程和后期重建过程中,一定要严密监视以上地质灾害,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救灾进度,并可能带来新的人员伤亡。特大地震引发的堰塞湖、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危害并不小于地震本身,它们不仅时刻威胁着灾区群众,而且还将给下一步家园重建工作带来重大挑战。

  高质量建房不能完全抵消地震损害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集中专家的研讨结果认为,此次地震属于挤压加滑动型地震。

  地震中既有挤压,又有滑动,这两种地质活动对房屋的损坏都是极大的,所以房屋质量好就能完全抵御地震损害的说法不尽准确。地震运动会在地面和地下都形成断裂带,如果房屋刚好修建在断裂带上,那么再坚固的房屋也很难抵御超过里氏6.0级以上地震的破坏;而如果房屋修建在相对稳定的一个构造地块上,那么受到的损坏程度就相对要小。

  按照唐山大地震后制定的规定,我国房屋建设基本要按照抗里氏8.0级地震裂度的标准来设计建造,而此次汶川大地震裂度达到了11级,这也是很多房屋无法抵御乃至完全垮塌的重要原因。

  从建筑的角度来讲,每提高一级防震标准,造价成本则相去甚巨。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通过提高房屋质量就能完全抵御地震的说法,可能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针对汶川、北川、青川等地质活动频繁且生存条件艰难的地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居民整体迁移,让人们搬迁到地质活动较为稳定的地区。当然,这涉及方方面面的很多问题,必须由国家统一调控,稳步开展行动。

  重新重视动物震前异常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历史上有记载的伤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就发生在陕西华县,史载当时的死亡人数达83万多人,所以,我们国家历代积累了很多与地震相关的信息。古人预防地震,主要是依靠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和动物震前的异常反应,虽然这种观测成功率并不高也不尽可靠,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成功预报过辽宁的海城地震和岫岩地震,而这两次成功的预报中都参考了大量自然现象变化和动物异常反应。但即使这样,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还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人和其它动物一样,对自然界的异常变化都是有所感应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前,会有部分能量通过各种方式发散出来,包括一些地表之下的震动形成的波、某种气体等的释放,而动物对这些能量的异动往往感到不安。只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工具和科学仪器,人体自身对自然界变化的反应反而退化了。

  但是动物对自然界的异常反应感觉要明显强于人类,如地震前蟾蜍大规模迁徙、狗狂吠、蛇乱爬、鸡鸭不进笼等,还有自然界中出现的其他一些异常现象,如泉水变黑、地下水变化尤其是大震前发生的零星小震。当然,不能说出现了异常现象,就说明一定会有地震发生,但对于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人类,最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去进行预防。

  我国自河北邢台发生地震灾害后,就开始研究动物异常反应和地震的关系,各地方地震部门也做过一些动物养殖,从动物的反应上来观测、推演规律,但是后来大多都逐步中止。如果能有人专门对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和自然现象变化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从中总结归纳出理论性观点,总结出规律,相信对于今后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震不无裨益。

  先小震未必能避免后大震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存在着通过若干次小地震释放地壳积蓄能量,从而避免发生大地震的说法。但此次汶川大地震证明,这一说法不一定完全成立,因为汶川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地震多发带,地质灾害一直频繁。

  由于这一地区处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亚欧板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而形成的近南北走向的逆冲—走滑断层带,包括汶川、北川乃至向北、向南延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生地震的危险,而汶川地区其间小的地震也是经常发生。但此次暴发规模如此之大、危害如此严重的特大地震,说明科学界在地震成因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清楚。

  日美的地震预防经验

  日本列岛和美国西海岸由于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地震带上,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地震预防工作的研究。以日本为例,其房屋大多使用轻型材料修建,旧金山房屋间隔大多用木板,这样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对人的损伤,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城市还规定,家园院墙不能高于1米,就是担心地震发生时墙体倒塌伤人。

  房屋倒塌导致的人员伤亡是地震带来的最大危害,而一栋房屋抵御地震的最关键的部位就是地基和墙体。四川西部地区建筑墙体大多是砖石结构,地震来临时就会震松砖石间的泥浆体,砖石一旦溃散,就会引起房屋倒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