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狂欢? 我国"限塑令"收费时代的隐忧
“禁白”不能止于“经济手段”
市民自带环保购物袋进超市首席记者史宗伟摄
5月29日,青岛一小商品市场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分发环保布袋。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科技教育宣传处处长叶尔肯·托呼达尔汗说:“限塑的本质是保护环境,虽然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但是毕竟走出了第一步。不过必须当心限塑仅止于塑料袋收费的初级阶段,而且尤其要谨防商家利用‘限塑令’谋私利。如果这样,环保措施最终会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反而不利于长远的环保。”
和叶尔肯·托呼达尔汗一样,一些网友表示,对塑料袋收费可能让经济困难的人不使用塑料袋,而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则会继续使用。而且如果大多数人都不在乎这“几毛钱”,那么“经济禁白”会不会失败?
在百度“限塑令”贴吧里,网友担忧地表示,依靠塑料袋收费来治理白色污染就如同整治交通事故依靠“禁摩”和禁三轮车一样,只是“隔靴搔痒”。
而另一方面,塑料袋免费时代的结束也只是从“隐性收费”向“显性收费”转变。某论坛网友“仁文主意”认为“免费时代”的塑料袋成本是计入超市运营成本的,势必会追加到商品的价格上;如今商家“限塑令”在手,塑料袋收费名正言顺,那么曾经添加到商品中的塑料袋成本会被扣除吗?
北京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向行人发放环保购物袋。(资料图片)记者胡雪柏摄
资料图片:在成都一家超市,收银员用纸袋为顾客装购买的商品。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一些消费者维权组织认为,国家规定各种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不能以低于塑料袋成本的价格将其销售给消费者,尽管这一规定意在限制商场变相或者间接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然而这样看来“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几乎完全落在了消费者的肩上。
“实际上,超市怎么可能将塑料袋低于成本价卖给消费者?另外,虽然各大超市向消费者热推环保袋,但让我一个上班族每天拎个布袋子或者菜篮子去上班,可能吗?”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领贾敏谈起了自己对塑料袋收费的看法。
2008年1月10日,苏州一名顾客提着环保藤编篮准备将购买的商品带回家。新华社发(王建康摄)
百姓的生活习惯难改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政府相关配套措施和监管手段的薄弱也导致了“限塑令”不能被全面接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工商部门对于“限塑令”的理解是禁止商超和农贸市场向公众免费提供塑料袋;环保部门对“限塑令”的理解是限制“白色污染源”的增加;质监部门对“限塑令”的理解是商家要严格执行塑料袋购物袋的国家标准;发改委对“限塑令”的理解则是监察商家销售塑料袋的价格。
Tags: 限塑令,收费时代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