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大灾后未见大疫 防疫有"三大法宝"
专家建议:健全机制 做长时期防疫准备
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在重灾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全面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新华社特约记者赵建伟摄
自然灾害也许无法避免,但是疫病完全可以掌控。我国已经有1998年洪水灾害后成功防疫的经验,有应对非典、手足口病形成的成熟的疫情预报机制,这场罕见的大灾之后,需要把防疫作为灾后的又一场战役。专家建议,在防疫战面前,要做好长时期准备,切不可搞临时突击。
贵阳市疾控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李家伟介绍说,目前省市一级协调机制比较健全,但到了镇村一级,省市防疫部门就管不到太细。一些镇村防疫人员很充足,但由于当地没有统一部门来协调组织,一些防疫队伍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防疫效果。
成都市疾控中心彭州市龙门山防疫组负责人王正洪建议,应当在各受灾乡镇设立统一的市一级组织机构,统筹各部门的卫生防疫职责,统一调度防疫力量,协调防疫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5月19日,成都军区防化团官兵在地震中变成一片废墟的北川中学喷洒消毒药剂。新华社记者陈树根摄
5月18日,一名工作人员在绵竹市金花镇喷洒消毒剂。新华社记者刘铮摄
江苏省支援灾区医疗队队长胡晓舒认为,要做到灾后无大疫,当前应突出抓好环境卫生、饮用水、消毒杀虫和食品安全四个重点环节。由于灾区饮用水管网破坏严重,群众饮用的主要是各供应点提供的矿泉水、纯净水,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必须尽快恢复当地的饮用水源。天气日趋炎热,帐篷内外蚊蝇密度越来越高,还有蛇、鼠等出没,必须做好消毒杀虫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引发的乙脑、疟疾等传染病;饮食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提高灾区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显得十分迫切。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鄂学礼表示,这次地震受灾面积比较大,正在建设的灾区临时安置点要做3年的准备,这样来看防疫是比较长期的。要逐步恢复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办公设施,增加防疫人员,不能只靠外面支援的防疫人员,应该逐步培养起当地的防疫队伍,做好长期防疫工作。
“我们不能否认,在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确实可能出现瘟疫的流行,但只要全国上下一心,灾难完全可以避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组长高强说。
Tags: 大灾,大疫,防疫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