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专家建议我国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

Eedu.org.cn 作者:唐婷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但回过头看,我们在应急救灾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我国应急救灾能力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宏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加强相关数据库建设

  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袁宏永就带领多名技术骨干,携带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地理信息系统赶赴灾区,协助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救援工作。

  但遗憾的是,他们带去的应急平台未能发挥其全部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平台首先要对灾区各地和灾害相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提出较为完备的合理化建议,但灾区数据库的不完备,使得我们的系统应用受到影响,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袁宏永坦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这项工作在平时体现不出很大的亮点,但一旦灾害发生,数据库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

  “我们指挥部的大屏幕或许不需要那么好,但数据库一定要建好。努力加强省情、市情、县情和灾害相关的数据库的建设应该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之一。”袁宏永说。

  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储备

  地震初期,由于电力、通讯、道路中断,一度使灾区一些地方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袁宏永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灾区对重大灾害防御不足。

  “在普通通讯方式中断的条件下,其实仍有其他应急通信方式可供选择,除卫星电话以外,短波电台就是一种便捷的通信方式。”袁宏永说,政府在日常建设中应对容易采取的解决方法有充分准备,出现紧急情况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且在此次救援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对于如此大的受灾面积来说,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的储备还是相对不足。”袁宏永说。

  他建议,国家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针对各地区面临的不同风险,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技术条件和装备的建设,对于一些平时很少使用的大型特种救援装备应采取国家采购储备制度,同时拉动和鼓励社会资源开展应急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推动应急产业的发展。

  统一信息报送和数据统计标准

  “灾害信息报送和数据统计需统一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对于提高救援决策效率、减少各类资源信息交流的障碍,提升综合研判的水平和效率非常重要。”袁宏永说。

  他认为,灾害信息报送按照灾害类型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各级统计报表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上报,各种应急专题图表以什么样的应急标识来进行标绘注记等等都需要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请求目的应包含不同的必备内容,内容少了会导致后方不能准确把握前方情况,内容过多则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

  目前救灾物资统计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袁宏永说:“比如有些救援物资,有的以车为单位,有的以吨为单位,有的以箱为单位,有的以件为单位,总的怎么统计呢?”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应急救灾,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