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传统村落的延续与保护

Eedu.org.cn 作者:张春燕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14
摘要: 传统村落选址、格局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在我国数量多、差异大,其保护和发展面临挑战。有专家表示,传统村落保护需一村一规划,既要留下老房子,更要留下每个村特有的农耕文化和特色产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保卫乡愁”的现实起点。

编者按

传统村落选址、格局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在我国数量多、差异大,其保护和发展面临挑战。要么缺乏资金,没法保护村落中的古建筑;要么引进了资本,却冲击了现有农耕文化生活方式,导致千村一面,或将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至于农村缺乏人气,年轻人的出走也是老生常谈。这些困境都导致乡村内在肌理无法重现,制约着村落的活力和未来。有专家表示,传统村落保护需一村一规划,既要留下老房子,更要留下每个村特有的农耕文化和特色产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保卫乡愁”的现实起点。

◆本报记者张春燕

规划

讲述人: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保护之前,规划先行

■规划要做足现场调研,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照

和规划一个新区不一样,传统村落的规划重在保护。传统村落有独特的精、气、神和历史文脉。给一个传统村落做规划,需要做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包括村落地形地貌、山水形胜、村落内有价值的古建筑以及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

一般来说,传统村落地形图不够齐全,文字资料往往不全面。这就需要规划人做足现场调研工作,比如手绘地形图,查阅相关地方志、统计资料等。了解相关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好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内涵,存在于当地老人的记忆之中,展现在一些传统活动之中。

村庄的历史事件,体现家族兴衰的建筑特征等,都需要规划人用足迹为尺度,多次丈量村落,与历史对话,与现状对照,在充分掌握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哪些物质实体、哪些建筑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等等。同时要考虑村落的功能演化,如农业生产方式如何协调,当地百姓如何营生,统筹考虑做好全方位的规划。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落的居民多数是渴望改变现状的,他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不同程度渴求。他们会很直白地说,我缺钱,儿子结婚要钱,盖新房要钱……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征的差异很大,不同地区村落人的普遍诉求也不相同。

■提升发展活力,使村民因村落保护而受益

村落中人们的观念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而改变,文化传承也在改变。村民要么出走到城里打工,要么留在家乡做小买卖。年轻人不再学手工艺活儿,老一辈传统的手工艺匠人日渐消逝。因此,古老的村落建筑无人修葺,村里人也不懂得如何修葺。新建的房屋充满现代气息,和老建筑格格不入。传统村落建筑手艺人的消失,不仅意味着本地传统文化的消失,对整个中国的建筑文化,也是潜在的威胁。

做了多年规划工作,我觉得中国传统村落的特色实在是太丰富了。以江西峡江县湖洲村的规划为例。湖洲村位于峡江县水边镇镇政府驻地东4公里处,四面环山,沂江从村前自东向西流过入赣江,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湖洲村文化悠久,其家族文化十分突出,反映在村落建筑上,祠宅合一,有族必有祠。这里是习氏聚居地之一。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村落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村内硬件环境难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村民生活品质降低,从而导致古村发展硬件支撑不足,逐步衰败。

我们在规划中,充分发掘了湖洲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湖洲村进行整体保护,包括古村本体和与其相互依存的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相关的文化遗存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完善湖洲古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改善环境卫生,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对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处理好未来村庄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升了村落发展的活力,使村民因村落的保护而受益,提升生活水平,并带来可持续的、长久的利益。

在当地领导和村落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湖州村的文化内涵在逐步彰显。

文化

讲述人:乔晓光 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敬畏文化,留住乡土

■民族的地气在乡村

由于研究民间美术的需要,我常常一个人或带着学生,到乡村做田野调查。30多年来沿着黄河、长江流域的乡村不停地走。我曾连续在山西、陕西的乡村里,度过了11个元宵节。让我震惊的是,在灯与火的吉祥之夜,在尊重习俗、向往美好的乡民们身上,我看到了文化的积淀、人性的丰满,渐渐读懂了村落文化的文明志。

我是1978年上大学的,当时改革开放之门刚刚打开,信息如潮水一样涌入。正值伤痕文学开始流行,人们在世界文学热潮中的寻根之旅中,开始回头看本土的民俗。大学快毕业时,我在庙会农村广场,看到木版的年画、门神,用美术的眼光看,还挺现代,也看到了中国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血脉相通的东西。

考上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后,我留校了,整天往西部跑,调查以剪纸为主的民间文化,做田野调查。1985年我第一次走黄河时,要谁说这些文化传承以后会消失,我肯定会笑话他。怎么可能?甚至1990年,和学生重走黄河时,学生都说:“老师,太没意思了,我们下次换个有电的地方吧。”

学生去得少,他们哪里知道陕北的乡村,平时的生活确实比较单调。可是一到春节,活灵活现的民俗浮出水面,农民聚到村外土地庙的空场上,燃放自己绑的“树花”,你便看到了村落文化最亮眼的火光。

1990年后,我连续11个春节下乡,渐渐地,黄河沿岸农村真的就有变化了。农民进城务工,巢空了。民俗还在,过年还红火,但窗花很少了。可以说,我赶上了中国农耕文明消失前最后一个平安之夜。

中华文明不能都沦为博物馆的文明,我们的文明仍然存在于村村落落之中,是活的实体。民族的地气在乡村,乡村的精神食粮在文化。

■“活态文化”是中华文明持久的核心因素

现在,很多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传统村落急需保护。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开始重新反省自我了,懂得省视过去我们忽略什么了。近年来,我以剪纸为切入点,希望让非遗保护工作重返农村。让剪花奶奶能在家乡做窗花,把窑洞变成活态博物馆。我自己也在努力,让剪纸艺术走出中国。过去,北欧的剪纸作品主要是圣诞节窗花,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曾经也是剪纸艺术家。

当下,一些社会资本涌入农村,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有利也有弊。如果尊重传统文化,站在敬畏传统的角度,农村应该欢迎这些资本,毕竟农村也要发展,老百姓也不想总是贫困度日。敬畏传统也意味着要尊重农民,农民为城市化付出太多,但尊重离他们还很远。有人看不起农民,其实这很短视。在文化方面,农村或许比城市富足。农村的日常生活是综合性的人文活动,涉及礼仪、祭祖、求神、婚丧嫁娶、节气、宗教、农业劳动等各个方面。这里面蕴藏的以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活态文化”,是中华文明持久性的核心因素。

如果社会资本的进入,不尊重农村本土的风俗,一味拆除新建,将加速农村农耕文化的消亡。因此,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可以先行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方民间文化的形态和文艺作品的生成、传播及流通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条例,然后再一步推开和完善,进而形成更具操作性的法律。

资本

讲述人:陈继腾 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

社会资本非猛虎,关键在利用

■合理、有效、恰当地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传统村落一直在谈“活态保护”,看上去很好,真正实践起来却很困难。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如何满足农民需求?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破解保护的困境。

今年6月,我在“传统村落复兴盛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观点: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合理地、有效地、恰当地利用,只有利用才能活态保护。冯骥才先生也充分肯定了我这一论点。

当我们说“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时,如何避免不当或过度开发,掌握一个度,无疑也是传统村落保护又一难题。

我的微信名为徽州之子,我为自己生为安徽黄山人自豪。安徽有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古朴宁静的村落,遗世独立,仿佛古人对现代人的惊鸿一瞥。在这里,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交相融合,形成了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的徽州文化。安徽有5000个徽州村落,保存完好的约有1000个,成为华夏大地上独一无二的人文、自然奇观。

和其他地方传统村落一样,安徽传统村落保护也存在难题。保护需要资金,古塔、古桥、古祠堂、古民居等因时间久远需要修葺。财政拨款毕竟有限,保护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社会资本进入传统村落,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毕竟,如果能留住村民,推动当地发展,也顺应了当地老百姓需求,更符合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此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带动了北京灵水村、浙江新叶古村等传统村落的旅游人气。安徽的传统村落多,一些村民也盼望着旅游开发能到自己家门口。

事实上,很多地方早已开始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搞开发。比如在松阳县四都乡,政府和开发商签订了协议,计划总投资1亿元开发民宿旅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高端民宿、生态餐厅、山地酒吧、高山水果采摘基地、高山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等。

■对社会资本利用得当能达到双赢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资本以逐利为最大目的,商业开发只是把传统村落当作一种产业,不是真正意义上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如果游客过量涌入,对村庄的自然环境会造成破坏,对村民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传统村落保护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还要提前做好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量。

社会资本介入传统村落,利用得好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我院规划的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巴家村项目,把村里原本废弃了的9幢老房子,通过打造乡村生活体验的方式,让城里人到这里体验农耕文化,从而盘活了废弃的小村。

还有一例是安徽池州市石台县的“中国慢村”项目。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这里有“诗之河”秋浦河傍村而过,全村山场总面积2.5万余亩,林地面积约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2013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我们提前做好规划,引入社会资本,将村里的徽派建筑保护得当,发展特色旅游。村里的建筑肌理完全是原有的徽派风格,但里面的使用功能却遵照现代建筑,建有茶馆、休闲场所等。现在,一到周末,城里人就来此度假。村里的民宿火爆极了,经常订不上。

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总结起来有以下经验。

首先,要把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将保护发展工作置于历史的演变、发展、成长的长河中,探索当下转型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内在、动态、联系的规律。其次是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一体化机制。做好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评估、归档等管理步骤,使一体化机制具备法规性,便于操作、管用到位。最后是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理念方法。在保护的前提下盘活传统村落,激活产业,主动转化村落资源,并通过空间物化以达到真实性、整体性、延续性的要求,从而达到活态保护的效果。

相关链接

▼潞村 农耕文化焕发生机

浙江省吴兴区八里店镇南片的八里水乡潞村,将古老和现代的文明碰撞融合,主打生态景区,让城里人体会田园生活的乐趣。

▼金龙村 主推民俗文化游

湖南省花垣县金龙村主打民俗牌,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了“悬崖帐篷节”、特色苗寨、推广苗歌等活动。目前“悬崖苗寨、云中金龙”已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上甲村 手工艺盘活传统村落

贵州上甲村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为了盘活村落文化,当地鼓励村中妇女把传统手艺重拾起来,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祖源村 主打休闲养生

祖源村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生态绝佳。按照溪口旅游发展规划,将改造祖源村民居,整治田园风光及修复道路,打造成生态旅游名村。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