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23年第一缕曙光照亮了大地,我们迎来了催人奋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回望2022年,我们心怀梦想,不畏艰难,奋发图强,创造了新的时代辉煌,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面对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步伐从未停歇,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情景印证了攻坚路上的不懈努力与辛苦付出。蓝天白云成为冬奥赛场上体育健儿们最靓丽的背景,一道道星轨为城市的夜空增添了许多壮美与绮丽,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美丽画卷在辽阔的大地上不断展开,豹猫、麋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安乐栖居在城市湿地公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蓝天常伴、清水长流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动画面的背后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切实行动。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谋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噪声污染防治法》《湿地保护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开始实施,《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出台,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我国“双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新污染物治理等行动陆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我国充分发挥COP15主席国领导力和协调作用,推动会议通过了历史性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2022年,我们不负使命,艰苦奋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画卷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新画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再接再厉、砥砺奋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要全力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实落地,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要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要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高标准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切实影响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等热点难点问题,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已经谋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齐心协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托,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