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诺奖得主明天热议能源环境 50场演讲展全新领域

Eedu.org.cn 作者:沈衍琪    资讯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0
    初秋的北京,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9位诺奖得主和6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将聚首京城,在9月11日至14日举行的“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这些世界顶尖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和思想交锋将会令所有的倾听者获益匪浅。

    对于北京市民来说,“零距离”地与诺贝尔奖得主们交流互动已不是第一次。从2005年至今,已有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成功在京举行。不过,此次来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又将开辟一个全新的研讨领域: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的永久性主题之下,本届论坛年度主题确定为“能源与环境”。从太阳能、臭氧层一直到纳米技术,与会的多位在物理学、化学方面建树卓著的科学家将与听众一同分享他们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将为北京全面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添一臂之力。

    诺奖大师献策北京节能减排在2007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将围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战略性对话,旨在推进能源与环境的国际合作,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在同期举行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诺奖得主们还将专门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建言献策。这些世界顶级专家学者发表的真知灼见对于推动本市节能减排领域技术发展,促进“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诺奖大师关注中国能源问题“能源和环境问题既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论坛组委会一位负责人表示,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知名科学家、科研机构负责人围绕这一年度主题展开的研讨交流,不仅会对中国的环境发展和节能减排进行“诊脉”,也将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国际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互动。

    据介绍,在论坛期间,包括9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中外嘉宾将发表50余场演讲,演讲题目不仅包括“科学、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的冲突: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型”等多个宏观话题,也包括“纳米催化技术和纳米化学:对环境化学和生物界面的影响”、“能源生产的新方法”以及“太阳能产业及其市场的发展”这样的具体课题。“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将会为我国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战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认识。”论坛负责人表示。

    中学生和科研人员将与诺奖得主面对面

    对于青年学子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的科学家,这一次,诺奖大师们将走进北京八中、首师大附中两所中学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而中学生们也将有机会向大师们提出各种问题请他们答疑解惑。

    在论坛期间,诺贝尔奖得主们还将分别参观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物理所、大气物理所、生态环境中心、过程工程所、工程热物理所、政策所、电工所等机构,并与科研人员和青年学者进行交流和座谈。事实上,嘉宾之中的大部分已是中国科学院的老朋友,在众多学术领域他们都与中国科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大师演讲力求深入浅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领域和成果都处于世界前沿,不过,在此次论坛中大师们的演讲绝不会像纯粹的学术著作那样艰涩难懂。”一位论坛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为期四天的论坛中,诺贝尔奖得主们将力求深入浅出地阐述他们的研究报告和学术成果。“这样的高规格论坛无论对于科研人员还是普通市民都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洗礼,对于营造大众学术氛围更是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学术北京”的这张城市名片,也将在大师思想的碰撞以及市民对知识的渴求中变得日益名副其实。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