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保峪岭村,家家有3个桶,灰色铁皮桶、蓝色塑料桶、红色塑料桶。这是保峪岭村实行垃圾分类积分政策后为村民发放的垃圾桶,不仅如此,村里还制定了详细的奖惩制度,对完成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工作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并可以以每分1元的比例,到村里指定商店兑换相应价格的商品。
保峪岭村的奖励按月执行,门前三包,按照统一标准,干净无垃圾,每户奖励15分;垃圾分类清晰,每户奖励25分;垃圾减量,每户每月5桶为基数,每减少1桶,奖励4分,超出部分要扣分。同时,每月上交白色垃圾、旧衣服各按照每公斤1分、4分的积分进行计算。
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村里有两个大垃圾桶,镇里的环卫车定期来村清理,每月得拉走30余车垃圾。现在,有了积分制度,大伙儿都积极分类。有了这个积分制度,村里的垃圾真是少了,环境越来越好了。保峪岭村实行垃圾分类积分政策,制订了详细的奖惩制度,1年时间,村里的垃圾量比原来减少了80%。
“山村的垃圾不同于城区,更多的是山上飘落的树叶、田间拔掉的杂草以及炉灰。”村民郭田福介绍说,以前大家不注意,这些东西都一股脑倒进了大垃圾桶里。现在,不仅村里对垃圾分类严格检查,还对每户每月的垃圾总量进行控制。“一些旧衣服、破布条,用来做椅垫;杂草、落叶、果皮回田作肥料;渣土、煤灰分类后,由村里统一收集,运往远离河道公路且不影响环境的地点进行填埋。”此外,村里还成立了检查小组,定期到村民家中检查。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冯家峪镇将把保峪岭村的垃圾分类积分制度推广到全镇,制定统一的资金补助标准,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