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出现一条“绿色长城”
本报讯(记者 郑惊鸿 通讯员 董金铎 王国文)日前,从内蒙古赤峰市传来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卫星遥感显示,赤峰地区已出现一条比长城还清晰的“绿色长城”,对比1994年沙漠普查显示,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14年减少了2921万亩。赤峰市市长王忠和告诉记者,通过8年风沙源治理,赤峰每年治理退化沙化土地面积209万亩,超过每年退化沙化面积60多万亩,首次实现良性大逆转,扭转年退化沙化土地面积大于治理面积的被动局面。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气象卫星考察表明,位于北京以北400多公里的赤峰是影响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最大沙源。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风沙源治理工程,赤峰市12个旗县区有11个被列入项目,占自治区50%以上。
为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实效,赤峰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立市的政策法规,着重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项目,实行领导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完成了重点工程造林达1238万亩。同时,赤峰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以草定畜舍饲圈养、封育禁牧、休牧、区划轮牧等措施。在典型的草原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如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30处,保护区总面积达1200多万亩;对全市严重退化沙化、半农半牧区的217个乡镇苏木的5064万亩草场实行全年禁牧,85万户牧民放下牧羊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迁出人畜,实现自然恢复,8年间全市筹集资金2.3亿元,使2.5万人实现了移民搬迁。在休牧期间,实现全市8600万亩草牧场不见牛羊。历经八载图治,全市10个旗县区退耕还林还草609万亩,通过封育禁牧和综合治理,3500多万亩沙化草原得以恢复,占退化沙化总面积的50%以上。
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赤峰市还积极探索新机制,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转让”的治沙造林新政策,大力推广“五荒”拍卖、承包治理、股份合作等成功经验,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承包荒山治沙造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拍卖“五荒”800多万亩,治理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达180多户,如今个人团体、私营、社会投资造林治沙已经成为赤峰市生态建设主体。从2001年至今,赤峰市投入资金38.1亿元,治理5000亩以上流域84条,建成3000亩以上的人工草地57块,8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多万亩,圆满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各项任务。
赤峰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逐渐形成功能比较完备的沙地防护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整体良性逆转,2007年全市林草植被盖度达到63%,全市天然草原产草量比8年前提高40~50公斤/亩,年平均沙尘天数平均降低89.3%。2006年春天京津刮起三次沙尘暴,而赤峰当地却没有大的风暴,只在局部有小的浮尘。8年来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有8个旗县区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曾经因一场大风将铁路埋没阻车达7小时的敖汉旗,如今绿茵覆盖了一座又一座山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其全球500佳环境奖,我国获此殊荣者仅有2家。上一篇资讯: 内蒙古:污染处理设施运行不达标将勒令限期整改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气象卫星考察表明,位于北京以北400多公里的赤峰是影响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最大沙源。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风沙源治理工程,赤峰市12个旗县区有11个被列入项目,占自治区50%以上。
为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实效,赤峰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立市的政策法规,着重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项目,实行领导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完成了重点工程造林达1238万亩。同时,赤峰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以草定畜舍饲圈养、封育禁牧、休牧、区划轮牧等措施。在典型的草原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如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30处,保护区总面积达1200多万亩;对全市严重退化沙化、半农半牧区的217个乡镇苏木的5064万亩草场实行全年禁牧,85万户牧民放下牧羊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迁出人畜,实现自然恢复,8年间全市筹集资金2.3亿元,使2.5万人实现了移民搬迁。在休牧期间,实现全市8600万亩草牧场不见牛羊。历经八载图治,全市10个旗县区退耕还林还草609万亩,通过封育禁牧和综合治理,3500多万亩沙化草原得以恢复,占退化沙化总面积的50%以上。
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赤峰市还积极探索新机制,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转让”的治沙造林新政策,大力推广“五荒”拍卖、承包治理、股份合作等成功经验,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承包荒山治沙造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拍卖“五荒”800多万亩,治理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达180多户,如今个人团体、私营、社会投资造林治沙已经成为赤峰市生态建设主体。从2001年至今,赤峰市投入资金38.1亿元,治理5000亩以上流域84条,建成3000亩以上的人工草地57块,8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多万亩,圆满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各项任务。
赤峰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逐渐形成功能比较完备的沙地防护体系和生态经济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整体良性逆转,2007年全市林草植被盖度达到63%,全市天然草原产草量比8年前提高40~50公斤/亩,年平均沙尘天数平均降低89.3%。2006年春天京津刮起三次沙尘暴,而赤峰当地却没有大的风暴,只在局部有小的浮尘。8年来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有8个旗县区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曾经因一场大风将铁路埋没阻车达7小时的敖汉旗,如今绿茵覆盖了一座又一座山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其全球500佳环境奖,我国获此殊荣者仅有2家。
Tags: 赤峰,绿色长城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