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江西 >> 正文

吉安以“碳存量”换取“经济增量”

Eedu.org.cn 作者:刘茂林 张林霞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7
摘要: 在探索开发碳交易市场的道路上,吉安市坚持以“碳存量”换取“经济增量”,推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本报通讯员 刘茂林 记者 张林霞

“2019年,我们碳配额缺口5.3956万吨,通过落实减污降碳措施,2020年扭亏为盈,碳配额盈余8825吨。”日前,江西省吉安市某能源企业负责人介绍第一个全国碳市场履约周期成效时说。

这个企业降碳增值的成功不是个例。在探索开发碳交易市场的道路上,吉安市坚持以“碳存量”换取“经济增量”,推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多元宣讲,碳理念深入人心

“什么是碳交易?”在吉安市碳排放报告填报暨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会上,授课老师抛砖引玉式提问,激发了培训人员的好奇。

“第一次参加这样高水平的专业培训会,大开眼界。碳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值得企业去思考、去尝试。”吉安某啤酒生产企业负责人坦言。

吉安市聚焦碳市场建设、低碳试点示范申报、重点企业排放报告报送等主题,采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方式,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全市重点企业和基层环保人员进行培训,宣讲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指导重点企业填报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报告,做好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对接工作,主动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突出重点,碳核查摸清底数

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

2022年8月,吉安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吉安某啤酒生产企业碳排放各环节进行实地核查。

“真实、准确的碳核查数据是碳交易市场的生命线,我们查阅文件凭证、访谈受核查方,对每一个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的数据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进行核查、交叉核对,防止数据弄虚作假。”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室主任陈婷告诉记者。

吉安市在完成16家重点企业碳核查试点的基础上,选取了发电、氟化工、钢铁、化工、石油化工、独立焦化、陶瓷、造纸等11个行业,开展能耗5000吨至1万吨标煤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出具核查报告与监测计划审核报告,指导企业科学减污降碳。

截至2022年,吉安市指导53家企业填报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完成了29家能耗5000吨至1万吨标煤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示范引领,碳市场蓬勃发展

2019年—2020年是第一个全国碳市场履约周期,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清缴履约后,碳配额盈余101.6849万吨。

“2021年,我们出售碳配额12.7583万吨,成交价48元/吨,获利612.3984万元。”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吉州区投资1600万元将竹笋巷片区从一个“脏乱差”老旧小区打造成全省首个“低碳家园”,并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社区优秀典型案例。

“我们大力推广屋顶太阳能瓦、太阳能路灯、节能电器等技术,仅此一项,年均减少碳排放量100余吨。”竹笋巷片区负责人细算了降碳账。

截至2022年,吉安市已有3家发电企业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了交易,群兴实业公司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成功挂牌中国碳汇交易平台。

接下来,吉安市将全面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任务,抓好重点企业第二个全国履约周期的配额清缴工作,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