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深圳 >> 正文

深圳“敢想敢做”成为生物自然栖息地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2
摘要: 继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广东省深圳市后,近日,深圳市再添 “国际生态新名片”——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入选“自然城市行动平台”。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林志健摄

继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广东省深圳市后,近日,深圳市再添 “国际生态新名片”——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入选“自然城市行动平台”。

短短一个月时间斩获国际殊荣的背后,与深圳市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

优势在哪?“敢想敢做”和提前谋划

发布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首次在城市尺度开展陆域生态调查评估;率先在全国构建自然教育服务体系……这些年,深圳市陆续创新出台一些规划制度,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优秀的经验。

深圳市缘何有这样的底气率先开展这些工作?

“深圳自建市以来,就被赋予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敢闯敢试早已成为深圳刻在基因里的特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忠告诉记者,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这些探索创新的成绩既是受深圳市“敢想敢做”的内在基因驱使,也扎根于深圳市提前谋划、务实浑厚的工作积累。

“比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我们坚持打好基础,从2016年就开始启动前期项目,并谋划开展了陆域生态调查两期工作,在全国率先将全市区域作为一个大样地,综合采用遥感、地面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首次摸清了城市生态状况,为城市生态常态化监管奠定了基础。” 文忠表示,“同时得益于历时4年高精度、全覆盖和扎实的生态调查成果,以及一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接工作,深圳市最终发布了全市第一份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作为中国市域最小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生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有了丰富且典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尽管深圳陆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约占全国的1/4。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一些曾经“消失”的野生动植物重新回归,如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主要的评选标准之一就包括生物多样性状况,这些都是深圳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也是深圳市的底气所在。”文忠说。

有何创新?调动资源恢复自然状态

深圳市湿地资源丰富,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5年12月,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中国内地首个由民间公益组织管理的市政公园,探索构建 “政府+社会公益性组织+专业管理委员会”公园管理新模式。

“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下,公园管理上各方各司其职,各展所长,不仅在人力和资金上减轻财政负担,还能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文忠说。

持续开展自然教育也是公园关注的重点。“公园积极发挥社会化参与的优势,开展课程设计研发、自然导览、中小学科普活动以及志愿者培训等工作。”文忠表示,公园启动“学校湿地教育”项目,开展红树林少年行、琵鹭归来等系列活动,每年约有2000名中小学师生步入红树林湿地,体验以自然为师的学习。

同样把自然作为学校的还有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

2014年,华侨城湿地建立了全国首个自然学校,基于湿地的自然资源,依托“一间教室、一套教材、一支环保志愿老师队伍”的“三个一”模式运营,通过体验式的自然教育课程,重建公众与自然的连接,在来访公众心中埋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值得关注的是,华侨城湿地公园还提出“还自然一个自然的状态”的创新管理理念,通过从生物视角来思考湿地公园的管理维护,将“无痕湿地”“零废弃”等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中,营造城市里的“自然”,生物们“自然”的栖息之所。 “截至2022年年底,湿地记录物种已经突破1400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文忠说道。

期许几何?打造城市标杆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的获评既是国际社会对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肯定,同时也对深圳市今后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忠坦言。

深圳市担负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历史使命,文忠希望以此为契机,未来可以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谋求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学习国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深圳力量”。

同时,深圳市将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为目标,集合人才与资源优势,发挥创新引领活力,重点布局高水平建设都市生态、高标准改善环境质量、高要求防控环境风险、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品质打造人居环境、高效能推动政策创新和高站位参与全球治理,打造生态友好、健康宜居、绿色韧性的城市标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国际一流城市生态保护体系。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